加晓昕

作品数:35被引量:25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四川文理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色彩词比喻辞格构词语法电影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文学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平顶山学院学报》《中华文化论坛》《学术交流》《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祛魅:电影《老师·好》中教师职业形象的塑造
《四川戏剧》2024年第1期87-90,共4页王嘉仪 加晓昕 
四川义务教育高质发展研究中心2023年度项目“基于大众传媒视角的中小学教师形象研究及提升路径”(项目编号:YWZD-2023-04);四川革命老区发展研究中心巴山作家群研究专项“巴蜀地区戏剧影视作品的喜剧性研究”(项目编号:SLQ2023ZB-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电影主体人物的形象设计与刻画,对影片的主旨表达和成功有着重要的意义。教育题材电影《老师·好》,能够取得良好的成效,与其成功的人物形象塑造有着紧密的联系。该片借青春片的外壳,深入挖掘人性,从多个维度塑造了更为丰满、立体且接...
关键词:《老师·好》 教师职业形象 饱和形象 人物塑造 
无领导小组讨论性别话语偏差及评测反思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7年第4期85-89,共5页加晓昕 
2014年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基于无领导小组讨论性别话语差异实证研究"(14SA0137)
无领导小组讨论作为一种人才选拔评测方式,较为有效。但在具体执行中,出现了忽略角色性别话语差异,选拔一味注重男性化倾向,人才选拔和岗位不能匹配等弊端。通过对其性别话语进行实证分析,反思评测过程及指标体系,以期对该面试方式进行...
关键词:无领导小组讨论 性别话语 偏差 评测反思 
无领导小组讨论中的女性话语权策略
《北方文学(下)》2016年第6期126-126,128,共2页闫伟 加晓昕 
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基于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性别话语差异实证研究》,课题编号:14SA0137.
无领导小组讨论被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应用到面试之中,女性在面试中往往处于劣势,究其原因,被动的女性话语权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女性应该掌握主动话语权的策略。
关键词:无领导小组讨论 面试 女性 话语权 
播音主持专业课程建设研究——以四川文理学院为例被引量:1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6年第2期105-108,共4页加晓昕 王文东 
四川文理学院校级一般课题"四川文理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建设研究"(2012R016Y)
目前各高校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建设仍在探索阶段,以四川文理学院为例,探讨播音与主持艺术如何实现人才培养的特色和目标.从课程建设方面进行反思——顶层设计:明确体与用的关系;课程设置:兼顾点与面的规划;教学质量:着眼质与量的统...
关键词:播音与主持专业 顶层设计 课程设置 
汉语比喻辞格审美发展演变探析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5年第1期112-115,共4页加晓昕 
比喻辞格是人类使用最广泛的辞格,它能使被比喻的事物生动形象,具有强烈的审美性。按照三类比喻辞格进行审美的分类梳理具有科学性。同时,汉语比喻辞格审美发展有自己内在的规律,比喻辞格的审美和社会文化及审美心理关系密切。
关键词:汉语比喻辞格 审美发展 社会文化 审美心理 
色谱中色彩词的构词探讨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年第1期97-100,共4页加晓昕 
色谱中的色彩词的构词方式在学界至今尚无人讨论,色谱中的色彩区分程度非常高,相邻色彩色貌之间的差距细微,其构词与通用领域内的色彩词构词是迥异的。色谱中的色彩构词是汉语自然语言的一部分,对汉语来说,是点与面的关系,其研究对于认...
关键词:色谱中的色彩词 构词 类型 方式 层次 
高校艺术生非专业课程教学探讨
《学理论》2013年第27期314-315,共2页加晓昕 
随着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发展,高校教育制度进行了改革,很多高校开始自主招收艺术考生,招收形式灵活。艺术考试的录取方式多种多样,但艺术考生其文化学习断代严重,总体水平偏低。高校艺术生非专业课程教学由于诸种原因,常不被重视。而其...
关键词:高校艺术生非专业课程教学 学思结合 知行结合 专能结合 
论汉语比喻辞格的审美基础和审美表现
《中华文化论坛》2013年第7期133-138,共6页加晓昕 
比喻是人类共通的一种思维方式,比喻辞格是人类的一种常用的辞格,广泛地使用于文学作品。美是人类一种不歇的追求,汉语比喻辞格具有很强的审美性。其审美性与民族心理、审美过程、语言本身不无关系。比喻辞格的审美无法脱离审美者、审...
关键词:比喻辞格 要素 审美基础 审美表现 
“褐”的语义演变及使用特征考察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3年第6期80-85,共6页加晓昕 
"褐"在漫长的语言文字发展过程中,具有表物性,后来出现了表黄黑色彩范畴的义项,表物义项逐渐消失。通过对其他色彩词词义发展轨迹的比对,未来"褐"可能产生更多的义项。"褐"在现代汉语中使用十分广泛,"褐"在一定语境中能独立成词,是拟态...
关键词:"褐" 语义演变 使用特征 
论《曾溪口》乡村叙事的修辞体系
《当代文坛》2013年第5期102-104,共3页加晓昕 
《曾溪口》是一部立足于本土写作的文本,其中,乡村是一种叙事的背景或地域,乡村是文本叙事存在和成为意义可解性的依据。乡村叙事是不仅包括乡俗民音,原始的地域文化,还包括稳定的民族心理,精神景象。文本巧设机要,采用多种修辞手法,底...
关键词:《曾溪口》 乡村叙事 底层话语 女性 地域 修辞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