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献涛

作品数:30被引量:22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河北工程大学文法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翻译文学杂文杂学鲁迅杂文杂家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发文期刊:《惠州学院学报》《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晋阳学刊》《鲁迅研究月刊》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抗战时期成都的翻译文学出版被引量:1
《抗战文化研究》2015年第1期243-254,共12页赵献涛 
抗战时期,大批内地高校、文化团体、文化机构、文化名人纷纷内迁蓉城,成都一时成为西部文化中心之一。1941—1945年,成都的翻译文学出版可谓繁盛一时,达到一个出版的高潮,之后跌入低谷。抗战时期成都的翻译文学出版国别多样,体裁丰富,...
关键词:抗战时期 成都 翻译文学 空军文学 非战文学 
汇校鲁迅作品的文学意义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5年第2期48-51,共4页赵献涛 
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鲁迅手稿全集>文献整理与研究"B卷(12﹠ZD167)的阶段性成果
虽然现代文学名家名作的汇校本已经有所出版,但数量颇为有限,鲁迅作品汇校本的出版更是稀少。出版鲁迅作品的汇校本具有重要的文学意义:可以见出版本的变迁、鲁迅真实的思想和语言艺术。随着鲁迅作品汇校的扩大和加深,鲁迅研究必将进入...
关键词:鲁迅作品 汇校 文学意义 
《鲁迅手稿选集四编》的汇校与研究被引量:1
《现代中文学刊》2015年第1期41-44,共4页赵献涛 
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鲁迅手稿全集>文献整理与研究"B卷(项目批准号:12&ZD167)的阶段性成果
鲁迅手稿选集的出版,出于特定时代特定思想文化斗争的需要。通过手稿、初版本、全集的汇校,可以查找到许多异文。这些异文透漏出这样的信息,即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鲁迅全集》在编辑体例上是不够充分严格的,存在着不统一和混乱。
关键词:鲁迅手稿 汇校 异文 
鲁迅视野里的读经与读史
《粤海风》2014年第3期42-45,共4页赵献涛 
读经与读史的问题,是观察鲁迅精神的一个主要问题,因为鲁迅不仅自身经历过读经与读史的时期,而且以自己读史的经验参与读经问题的论战。在这个文化问题上,鲁迅虽然自身读过经书,但反对读经,而主张读史,尤其是读野史。
关键词:鲁迅精神 读史 读经 文化问题 
日伪时期南京的翻译文学
《中国文学研究》2014年第1期99-102,共4页赵献涛 
因为日本的残酷统治,日伪时期南京的翻译文学,整体上呈现出一片萧条的景象,无论翻译文学的数量,还是质量,都无法与同是沦陷区的上海、北京同日而语。日伪时期南京的翻译文学,期刊上登载的译作数量有限,译者多为名不见经传的人物,翻译文...
关键词:日伪时期南京 翻译文学 民国翻译文学史 
上海沦陷时期的翻译文学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63-66,共4页赵献涛 
因为日本的残酷统治,上海沦陷时期的翻译文学,整体上呈现出一片萧条的景象。沦陷时期的上海,日本侵华文学译介占据主流,欧洲名家名作和侦探小说的翻译也是译介的重点。除公开出版的翻译文学之外,潜在译作是上海沦陷时期翻译文学的另一...
关键词:上海沦陷时期 翻译文学 侦探小说 潜在翻译 
基于哲学诠释学视域的文学翻译研究
《学园》2013年第36期3-4,共2页张少恩 孙秀芳 赵献涛 
2013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中西文化比较视域的20世纪美国儒学研究》的阶段性成果(编号:HB13WX017)
文学翻译可以借鉴诠释学思想,根据该理论分析可得出:理解的历史性与前理解对于译者的固有知识结构和素养有很大关系;视域融合是文本视域和理解者视域差异性的相互交融,文学翻译是译者在处理主客之间对话的过程中努力实现视域融合的...
关键词:诠释学 前理解 视域融合 效果历史 
华北沦陷区的翻译文学
《惠州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13-15,24,共4页赵献涛 
华北沦陷区的翻译文学,是中国翻译文学史不可缺失的一环。在华北沦陷区,众多期刊报纸继续刊载译文,出现了众多的翻译家,翻译的国别多种多样,翻译理论的建设继续进行。华北沦陷区的翻译文学呈现了自身的复杂性、多样性。中国翻译文学的...
关键词:华北沦陷区 翻译文学 翻译家 翻译史 
华北沦陷区的“鲁迅接受”被引量:1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69-72,共4页赵献涛 
华北沦陷区先后发表过多篇纪念、评价鲁迅及其作品的文章,形成华北沦陷区的鲁迅接受史。这些文章,有的出于抗日的民族意识,有的则从殖民者立场解释鲁迅,为日本侵略张目;有的是认真的学理批评,有的则是非学理批评;有的探讨原作中的阿Q形...
关键词:华北沦陷区 “鲁迅接受” 《阿Q正传》 
抗战时期重庆的翻译文学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42-44,共3页赵献涛 
抗战时期重庆的翻译文学,是中国翻译文学史上辉煌的一页。抗战时期的重庆,译家聚集,译著浩繁,所译国别多样。抗战时期的国际关系直接影响着抗战时期重庆翻译文学的格局。抗战时期重庆的翻译文学带有鲜明的战时性和政治性。
关键词:抗战 重庆 翻译文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