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国娇

作品数:14被引量:27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汉语动量词量词构式借用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中国成人教育》《现代基础教育研究》《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项目上海市社科规划青年课题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事件给予类双及物构式“V+N+MP_(借)”解析
《对外汉语研究》2023年第2期150-161,共12页过国娇 
201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项目“汉语借用动量词及相关构式的认知研究”(项目编号:19YJC740015);上海师范大学2022年度教改研究一般项目“以课题为导向的项目式教学在语言学概论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304-AC9103-22-368071093)资助。
基于构式语法理论,结合对“V+N+MP_(借)”构式句法语义特征的分析,文章将其界定为事件给予类双及物构式。与典型的双及物构式相比,该构式在受事(给予物)、动词和句式语义上都出现了扩展引申,受事(给予物)、动词的意义建构主要通过转喻...
关键词:双及物构式 事件 构件特征 产生机制 
以问题为导向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校语言学概论课程中的应用被引量:1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3年第11期86-89,共4页过国娇 
上海师范大学2022年度本科教学改革一般项目(304-AC9103-22-36807109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19年度青年项目(19YJC740015)。
要突破语言学概论课程的教学困境,需要主动转变教学理念和模式。在课程改革中,以问题为导向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应用初显成效。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一是在“语言学概论”课程中,实施以问题为导向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具有可行性,能有效提升...
关键词:问题导向 探究式 实施效果 
“一V(就)VX”的构式解析及其认知机制被引量:3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3期76-82,共7页过国娇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汉语借用动量词及相关构式的认知研究”(19YJC740015)。
在解析构件特征的基础上,基于概念整合观,提炼出“一V(就)VX”的构式义为动作一经发生达到的结果或状态超出说话人的心理预期。该构式呈现出很强的主观化表达,形式上常与语气副词和主观化标记共现,表现出说话人对动作事件的主观态度和...
关键词:构件 概念整合 超预期 主观化 象似性 
两个带借用动量词的“在+L”构式的语义差异及变换考察
《现代语文》2020年第7期32-38,共7页过国娇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汉语借用动量词及相关构式的认知研究”(19YJC740015)。
“在+L+VP+一M”和“一M+VP+在+L”两个构式由三个相同构件组成,但因为不同的句法实现,其构件内部特征表现出显著差异。同时,两个构式的浮现意义也呈现出动作行为[±反复]、[■超预期]、[■强攻击力度]、[■严重后果]等鲜明对立。从认...
关键词:“在+L”构式 构件 浮现义 变换 
汉语工具名词借用为动量词的认知机制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6年第2期102-103,共2页过国娇 
(一)动量的认知基于时事物动态过程的观察动量是人们认知世界和表述世界的重要范畴之一。邵勤(2007)给“动量”下定义为“人们观察客观世界中事物的运动过程,从而感知到的该运动所耗的时间、发生的频次以及运动幅度大小的量”,同...
关键词:认知机制 动量词 名词 工具 汉语 运动过程 认知世界 客观世界 
“一+M_借+VP”构式的语义分化、认知动因与语用功能分析被引量:2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2期100-107,共8页过国娇 陈昌来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12YJC740028);上海市哲社规划青年基金项目(2010EYY001)
状中型口语构式"一+M借+VP"在语义上分化出表"快捷义"和表"反差义"两个同形构式,其内部构件也呈现出各自不同的句法语义特征。导致该构式语义分化的内在动因是认知主体对意象图式不同成分或关系的突显。从语用功能上看,两个同形构式虽...
关键词:快捷义 反差义 认知 突显超预期 
汉语工具名词借用为动量词的认知机制被引量:5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142-147,共6页过国娇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12YJC740028);上海市哲社规划青年基金项目(2010EYY001);上海地方高校大文科学术新人培育项目(B-6002-13-003001)
工具名词能够借用为动量词不仅与它们指称的语义角色在动态过程认知框架中的显著地位有关,更主要是认知转喻机制在起作用,其借用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转喻过程,即形成了从目标域包含源域的转喻到源域包含目标域的转喻链。
关键词:工具名词 动量词 认知 转喻机制 
汉语工具动量词的历时考察及成因探析被引量:1
《黄山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64-69,共6页过国娇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2YJC740028);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2010EYY001)
工具动量词作为动量词系统中的一种比较特殊的类型,萌芽于先秦,定型于魏晋南北期,经过唐宋至明清几百年的发展完善,其语义类别与句法功能等在现当代已趋成熟,并呈现出鲜明的附加语义特征。工具动量词的产生主要受到语言表达的经济原则...
关键词:工具动量词 演变 动因 转喻 
金融危机对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影响与对策思考
《中国成人教育》2012年第12期58-60,共3页过国娇 
2009年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资助项目(B09044)
留学生教育极易受到国际经济和社会局势的影响,目前在全球金融危机严峻的世界经济形势下,我国来华留学生在增长速度、教育管理和招生等方面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和影响。作为留学生教育的主体,各高校应积极面对挑战,充分利用有利资源...
关键词:来华留学生 金融危机 留学生教育 
汉语工具动量词考察及与动词的选择搭配被引量:4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2年第1期25-27,共3页过国娇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编号:[2010EYY001]
我们考察发现,能常借用为动量词的工具名词主要包括日常劳作类、文体类、武器类等几个语义类别,而且它们具有[+手控性][+位移性][-变形性][+基本层次范畴性][+力量的等量传递性]等典型语义特征。每个工具动量词与动词的选择搭配能...
关键词:工具 动量词 语义特征 动词 双向选择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