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冬云

作品数:9被引量:28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北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教师大学生分组教学角色活跃课堂气氛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发文期刊:《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山西科技》《科学之友(下)》《山西教育(管理版)》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在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山西教育(管理版)》2013年第8期42-42,共1页李建国 刘彦琛 陈冬云 
当不同能力、不同经历、来自不同地域的大学生聚集在同一班级,因缺乏理想、信念、沟通,心理问题会不断涌现。如何提高学生工作水平,正确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为班主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关键词:班级管理工作 尊重 班主任工作 心理问题 学生工作 学生健康 大学生 理想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现状调查研究——以太原市五所高校为例
《现代教育科学(教学研究)》2013年第7期13-14,共2页李建国 陈冬云 
高校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传播的重要渠道,但由于社会转型所带来的社会思潮和风气的变化,加之就业压力增大,使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遭到空前挑战。在此背景下,本文以太原市5所高校调查数据为依托,从学生视角分析了当前高校...
关键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现状 原因 对策 
一曲新兴资产阶级的颂歌——《鲁滨孙飘流记》简析被引量:5
《沈阳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78-79,94,共3页陈冬云 
从三个方面来探究《鲁滨孙飘流记》这部作品永久性艺术魅力的真正原因。即新主题:资产阶级领导人类和利用自然的伟大斗争的能力;新人物:"鲁滨孙"是一个个人奋斗者形象,真实地反映了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上产生的新人物的思想和性格的特点...
关键词:《鲁滨孙飘流记》 新兴资产阶级 理性 启蒙主义 
论伍尔夫对英国小说传统形式的革新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10-12,共3页陈冬云 
以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小说文本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究他者文化(主要是俄罗斯和中国)在审美角度上的新奇性,从而阐明其对伍尔夫在小说形式革新中的影响和作用。
关键词:他者文化 新奇性 小说形式 
赵健秀的“英雄主义”思想分析
《沈阳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18-19,24,共3页陈冬云 
借用弗朗兹·法侬、霍米.巴巴的后殖民理论,通过对赵健秀作品及国内研究论文的分析,揭示了赵健秀在解构华裔美国人的刻板形象时却塑造了新的刻板形象——暴力、野蛮、狭隘的民族主义"英雄";指出他在文本中所建构的"英雄主义"是中西方文...
关键词:赵健秀 刻板形象 英雄主义 
大学生自卑心理探析被引量:8
《山西科技》2006年第1期76-77,79,共3页陈冬云 
大学生严峻的心理健康状况强化了自卑心理及其危害程度。自卑已成为影响大学生身心发展之罪魁祸首。笔者分析了自卑心理产生的各种因素,以及自卑心理带给个体和社会的严重危害性,提出了克服自卑的几种方法。
关键词:自卑 大学生 抛弃 
利用分组教学活跃课堂气氛被引量:10
《山西科技》2005年第3期78-79,共2页陈冬云 
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上,营造一个和谐、互动、活跃的课堂气氛是重要的条件。了解分组教学的特色、实践活动以及教师在此模式中扮演的角色,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发挥引导者,组织者、解难者的作用,也有利于教师真正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学...
关键词:课堂气氛 分组教学 实践活动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学习效果 学生 教师 角色 
论皮格马利翁效应之课堂应用被引量:3
《科学之友(下)》2005年第2期67-68,共2页陈冬云 李建国 
本文论述了“皮格马利翁效应”应用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力,创造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皮格马利翁效应 教学 课堂应用 
浅谈教师的声音艺术被引量:2
《科学之友(下)》2005年第2期69-69,73,共2页李建国 陈冬云 
语言声音是信息传递的基本物质载体,教师声音的魅力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本文将从声音的技巧、节奏运用方面以及声音中所蕴涵的情感因素的角度来改善教师言语输出的效率,旨在帮助教师通过语言因素提高课堂效果。
关键词:声音 艺术 节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