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渊

作品数:44被引量:95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深圳大学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德育社会规范消解网络社会教育启示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基础教育》《学术探索》《中小学管理》《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校园欺凌的发生及其治理:微观互动理论的视角
《教育学文摘》2022年第2期91-92,共2页孔祥渊 关文军 
校园欺凌成为公众和学界密切关注的重要议题。目前的相关研究主要从宏观和中观的角度进行,较为缺乏微观的视角。一、微观互动理论:校园欺凌研究的新视角1.背景及动机分析:当前校园欺凌研究的主要取向及其缺陷。
关键词:互动理论 动机分析 校园欺凌 重要议题 微观 视角 
校园欺凌的发生及其治理:微观互动理论的视角被引量:5
《教育科学研究》2022年第1期67-72,共6页孔祥渊 关文军 
慠观互动理论将暴力视为情绪领域的产物,不同于现有的诸多研究,提供了一种分析校园欺凌的新视角。依据微观互动理论的基本观点,校园欺凌包含冲突情境与实际进攻两个必备要素,由“冲突情境形成一情感能量变化一情感能量不均衡一欺凌状态...
关键词:微观互动 校园欺凌 情感能量 冲突性紧张 
从“心中唯表”到“心中有生”:消解德育内卷的应然转变
《中小学德育》2021年第9期20-22,共3页孔祥渊 姜旭 刘小芳 
2020年度广东省中小学德育课题“区域班主任专业能力提升体系的构建(项目编号:2020ZXDY020)”;深圳大学省培课题“中小学教师师德提升路径”(项目编号:20SP07)阶段性成果。
在“德育内卷”的形成过程中,教育者“心中唯表”是重要原因。“心中唯表”的内在立场是“心中无生”。从这一角度出发,“心中有生”是消解德育内卷的重要方式之一。具体而言,教师需要将学生视为一种生命的存在,尊重其主体性、独特性与...
关键词:心中唯表 心中无生 心中有生 
转变思维 帮农村孩子与手机保持距离
《青春期健康》2021年第12期10-10,共1页孔祥渊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手机已成为学生触网的主要途径。面对农村孩子沉迷手机愈发严重的现象,家庭、学校及教育行政部门应转变思维,把"堵疏结合"作为一个基本原则。所谓"堵",是指通过各种较为硬性的、管控的方式缩短农村孩子...
关键词:转变思维 指导方案 手机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 处理方式 互联网 在校期间 保持距离 
运用科学培养集体意识:涂尔干的思考及其启示被引量:2
《上海教育科研》2021年第6期13-17,共5页孔祥渊 
深圳市教育科学规划2019年度重大招标课题《深圳市中小学思想政治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编号:zdazz19005);深圳市教育科学规划2020年度重点课题《深圳学校德育工作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编号:ZDFZ20057)的研究成果之一
在涂尔干看来,由于宗教和科学的本质均为社会性的,因此,科学可以代替宗教,培养人们的集体意识,促使个体融入社会。为实现这一点,涂尔干认为科学教育应该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科学的概念;二是科学的进程。同时,科学教学需要注意:运用...
关键词:宗教 科学 集体意识 科学进程 
网络的虚无作用与学生责任感的消解:方式及对策被引量:1
《当代教育科学》2020年第12期67-73,共7页孔祥渊 
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重点课题“新媒体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方法论研究”(项目编号:19GYB005);深圳市教育科学规划2019年度重大招标课题“深圳市中小学思想政治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项目编号:ADAZZ19005)的研究成果之一。
网络技术的发展,在学生个体身上造成了三种虚无:现实自我的虚无、集体成员感的虚无以及社会角色的虚无。这三种虚无进而造成了学生责任感的消解。具体而言,第一,现实自我的虚无导致了虚拟“我”的产生,这种“我”不仅忽略现实,还会忽略...
关键词:网络技术 虚拟社会 虚无 学生责任感 
人性在礼仪中合理地展开:孔子的社会化思想及其教育启示——基于《论语》的解读被引量:1
《中国德育》2020年第14期11-18,共8页孔祥渊 
教育科学规划2019年度重大招标课题“深圳市中小学思想政治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zdazz19005)研究成果。
在先秦诸子中,孔子是一位非常强调“入世”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既不着力于建设彼岸世界,如,“子不语怪、力、乱、神”(《述而》),也反对个体囿于自己的世界中,如,“了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子罕》),而是试图积极引导人们关注...
关键词:教育启示 彼岸世界 《论语》 经世致用 先秦诸子 子不语怪 孔子 教育家 
网络对青少年的隐性束缚及其破解被引量:2
《中国教育学刊》2020年第7期56-60,共5页孔祥渊 
网络技术对于青少年的隐性束缚主要有三种:意识形态左右下的隐性束缚、群体意见诱导下的隐性束缚和网络技术型塑下的隐性束缚。对此,教育者需要帮助青少年掌握意识形态对于信息的影响并具备综合使用信息的能力,引导青少年了解微观权力...
关键词:网络技术 隐性束缚 技术“座架” 
从“原始”到“科学”:科技时代学校劳动教育的走向
《中国德育》2020年第11期7-9,共3页孔祥渊 
深圳市教育科学2019年度重大招标课题“深圳市中小学思想政治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zdazz19005)研究成果.
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劳动教育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正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的那样:"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精神面貌 劳动意识 科技时代 劳动技能 大中小学 《意见》 有效推进 建设者和接班人 
残疾污名的研究进展与展望被引量:32
《残疾人研究》2020年第1期41-51,共11页关文军 孔祥渊 胡梦娟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我国西部地区少数民族残疾儿童少年社会融合研究”(18BMZ086)。
残疾污名是针对残疾人负面的刻板印象而引发的偏见和歧视,其消极影响渗透残疾人个人生活和社会参与的诸多方面。现有研究对其成因的解释越来越注重社会文化背景因素。公众污名和自我感知污名是污名测量的主要内容,使用的方法以外显态度...
关键词:残疾污名 污名化 测量 干预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