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宪印

作品数:18被引量:20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滨州学院外语系更多>>
发文主题:《宠儿》《所罗门之歌》机考宠儿新历史主义解读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期刊:《赤峰学院学报(作文教学研究)》《电脑知识与技术》《考试周刊》《辽宁行政学院学报》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为什么他不喜欢我的头发——从《所罗门之歌》头发意象的美学角度管窥莫瑞森黑人女性美标准的建构轨迹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7年第8期169-173,共5页孟宪印 
2016年滨州学院科研基金项目(人文社科类)"莫里森小说的神学美学研究"(项目编号:BZXYRW160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头发是《所罗门之歌》中最重要的审美意象之一;通过分析哈格尔对头发打理方式为标尺的白人女性美标准的照搬及她的毁灭,论证非洲裔美国男性奶娃对白人女性美标准态度与非洲裔美国女性美标准建构的张力,评述派拉特通过剪短头发等方式对...
关键词:《所罗门之歌》 头发 非洲裔女性美标准 建构 
深度解读莫里森小说的历史文化关键词——家世溯源 童年生活 黑人英语 邻里社区
《赤峰学院学报(作文教学研究)》2016年第6期82-83,共2页孟宪印 
2016年滨州学院科研基金项目(人文社科类)“莫里森小说的神学美学研究”(项目编号:BZXYRW160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莫里森对美国当代文化,文学的影响是深远和具有革命性的,她之所以能做到这样,主要是由她所处的历史和文化语境决定的:她的家世,她的童年生活,黑人英语和非洲裔美国人特质的邻里关系是深层次理解莫里森小说的重要关键词。
关键词:家世溯源 童年生活 黑人英语 邻里社区 
建构主义视阈下地方学院视听说教学构建——基于大学英语四﹑六级网/机考语境
《语文学刊》2016年第23期120-121,127,共3页孟宪印 
结合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充分发挥学习者主观能动性的特点,通过分析大学英语四﹑六级网考/机考对地方学院英语教学的冲击,简要概述本层次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中现状和困境,音、视频材料的选择原则,可以合乎逻辑得出结论:英语视听说教学...
关键词: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六级网考/机考 地方学院 视听说教学 模块建构 
《宠儿》中《圣经》典故探析
《语文学刊》2016年第17期30-31,50,共3页孟宪印 
2016年滨州学院科研基金项目(人文社科类)"莫里森小说的神学美学研究"(BZXYRW160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宠儿》中充满了圣经典故,通过分析莫里森引用的圣经语典,演绎的圣经观念,借用的圣经意象"伊甸园",和在隐喻层面上使用的圣经人典,可以推论出莫里森对圣经典故的引用是反讽式的或者说是颠覆式的;《宠儿》颠覆了以男人为中心的圣经传统...
关键词:宠儿 圣经语典 人典 圣经观念 圣经意象 
简析莫里森的《爱》的恶作剧小说图式特征
《赤子》2016年第4X期113-115,共3页孟宪印 
2016年滨州学院科研基金项目(人文社科类)“莫里森小说的神学美学研究”(项目编号:BZXYRW160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当前研莫里森的小说《爱》可以被解读为一步恶作剧式小说;恶作剧式小说图式具有意义含混性,不确定性,以及谈论越轨者为其主要特征;上述特点在《爱》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爱》延续莫里森对单声部叙述的小说创作观念的颠覆;小说中的女性...
关键词: 恶作剧小说 朱尼尔/朱妮尔 恶作剧者身份 
地方学院美国文学教学中宗教问题缘起与对策微探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第11期130-132,共3页孟宪印 
通过分析该课程与美国清教的关系,《圣经》的使用在教学活动中面临的挑战,市属地方学院使用指定教材的教学内容以及信教学生群体的客观存在的原因,可以推断出美国文学教学过程中出现宗教问题之必然,并找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美国文学教学 宗教问题 应对策略 
爱情如死亡之坚强——《雅歌》叙事策略探究
《金陵神学志》2014年第2期68-73,共6页孟宪印 
从人文角度看,《雅歌》反映了古以色列人对爱情和婚姻的态度;从文学分析角度看,《雅歌》是诗歌题材,诗人以其天才的笔触使用直接引语作为情人话语媒介,诗歌以其独特的声音引领读者进入"良人"与"佳偶"的内心世界,诗人娴熟地借用对话作为...
关键词:雅歌 直接引语 诗歌声音 对话 爱情 
她者的呐喊——《万家诉讼》的女权主义批评解读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14年第4期41-42,68,共3页孟宪印 苏玉鑫 
《万家诉讼》是一部以中国农村妇女为主人公的小说,是一部女性文学文本;用女权主义文学批评视角来解读可以得出:《万家诉讼》彰显了中国农村妇女争取做人权利的主题,关照了中国农村妇女做女人的权利,展现了她们做女人的自豪感,重构了...
关键词:《万家诉讼》 女权主义批评 中国农村妇女形象 重构 
哈格尔的镜子——《所罗门之歌》的怪诞美学叙事艺术被引量:1
《宜宾学院学报》2012年第9期49-52,65,共5页孟宪印 
托尼.莫里森在《所罗门之歌》中为塑造怪诞型人物运用了陌生化技巧和夸张修辞操作手段,成功地创造怪诞审美范畴的审美价值———惊奇感。小说中审美范畴怪诞的恐惧性和再生性融为一体,从而形成了怪诞的肯定性和否定性之间的辩证张力。
关键词:《所罗门之歌》 怪诞 陌生化 惊奇感 张力 
莫瑞森《所罗门之歌》对《圣经》的戏仿被引量:1
《滨州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107-111,共5页孟宪印 崔维乔 
莫瑞森的小说《所罗门之歌》的篇名来自《旧约》,书中意象、人物大多取自《圣经》。通过比较分析《所罗门之歌》中《圣经》意象血田/血库,与《圣经》中同名人物派拉多/派拉特、露丝/路得、夏甲/哈格尔以及男主人公奶娃的文化内涵,可以...
关键词:莫瑞森 《所罗门之歌》 《圣经》 戏仿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