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兴丽

作品数:23被引量:12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陕西理工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尚书》诗歌考辨魏晋南北朝尚书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语言文字更多>>
发文期刊:《高教发展与评估》《求索》《中国书法》《社会科学家》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王船山《尚书稗疏》解经思想管窥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22年第1期31-39,共9页程兴丽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元明《尚书》学研究”(16XZS001)。
王船山遍注诸经,就《尚书》而言,《尚书引义》注重在关切时事的基础上发挥义理,而《尚书稗疏》则更注重训诂字句、疏通经义乃至对宋儒注释偏差的纠正,其中亦体现出了船山鲜明的解经思想:不可以今例古;以经为本位,确立经典的权威性;特重...
关键词:王船山 《尚书稗疏》 解经思想 尊古 尊经 重训诂 
徐复观大学教育思想详述被引量:4
《高教发展与评估》2021年第6期42-54,I0004,共14页许松 程兴丽 
“陕西理工大学一流专业”子项目“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海外实习实践平台建设工程”(2019);陕西理工大学人才项目“徐复观文学研究学案”(SLGRCQD2038)。
新儒学大师徐复观不仅在大学教育上成就斐然,而且有丰富的大学教育理论。他认为大学教育是“铸人”过程的完成阶段,其意义是铸造近于理想的人以提高社会的水准,从而促进社会的进步。大学阶段的教育任务有两端:一是培养学生道德品格,以...
关键词:徐复观 新儒学 大学教师 德育 台湾东海大学 
《尚书》音义与玄学弱化、佛教传布的互动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1期125-128,共4页程兴丽 
201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魏晋南北朝<尚书>学文献整理与研究"(13CZW029)
魏晋南北朝时期,音义学十分发达,就《尚书》而言,这一时期见于记载的音义学专著共有六人六书:徐邈《古文尚书音》、李轨《古文尚书音》、刘昌宗《尚书音》、刘芳《王肃所注尚书音》、王俭《尚书音义》、陆德明《尚书音义》。在对此六人...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 《尚书》 音义 玄学 佛教 
余秋雨论普洱茶的美学意蕴
《中国茶叶》2017年第9期36-38,共3页许松 程兴丽 
安徽文艺出版社将著名学者余秋雨最富于学术价值的著作汇编为《余秋雨学术六卷》出版,其中包括《极端之美》《北大授课》《世界戏剧学》《中国戏剧史》《艺术创造学》《观众心理学》。如同该丛书《序言》在《极端之美》一书后边所说明...
关键词:美学意蕴 普洱茶 秋雨 学术价值 中华民族 生态文明 出版社 心理学 
魏晋南北朝《尚书》音切考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4期23-27,33,共6页程兴丽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魏晋南北朝<尚书>学文献整理与研究"(13CZW029)
魏晋南北朝时期《尚书》的注音方式有所新变,发轫于汉魏之际的反切法开始普遍应用。此外,由于汉字音义相关,故后儒解经,多依据前辈经师的释义或增反语,或改直音作反语,故而造成东汉末期之前的经师解经亦作反语之假象,马融就是明证。今...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 《尚书》 音切 考辨 
论敦煌变文骈句的个性与功能被引量:1
《敦煌研究》2017年第1期111-119,共9页许松 程兴丽 
201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敦煌变文文学与文化研究"(14CZW020)
敦煌变文中频繁地使用了骈句,与传统骈文相比较,它的特点体现在驰骋才气的长句对仗;匠心密运的错综对;语言平易流畅,基本不用典故,文字浅显易懂;对仗不精切;对仗触犯了禁忌。变文骈句在文中的作用体现在四个方面:摹状人物,渲染场景;直...
关键词:敦煌 变文 骈文 
论张舜徽的书法美学思想
《中国书法》2016年第18期205-207,共3页许松 程兴丽 
二〇一四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4C Z W020);二〇一三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3C Z W029);二〇一四年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2014L06)的阶段性成果
张舜徽的书法美学主张可以概括为两点:雄健浑成与潇洒飞动。他在《艺苑丛话》中常用雄健、矫健、苍劲、俊等词语来褒扬具有雄健风格的艺术作品,以"骨"来指称书法的苍劲美。"骨"在张舜徽的批评术语中,主要指书家主体精神的阳刚、道德的...
关键词:张舜徽 书法 美学 雄健 飞动 
论张舜徽的书法鉴赏观
《中国书法》2016年第14期170-172,共3页程兴丽 
二○一五年国家社科基金"儒学核心价值观视野中的古代书论整理与研究"(15BZS001);二○一三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3CZW029);陕西理工学院人才启动项目(SLGQD13-42)的阶段性成果
张舜徽在书法鉴赏上有精辟而大胆的主张,可以归纳为三点:一是鉴赏方法上将不同风格的作品进行比较,从而鉴别出不同作者不同作品的区别以及同一作者前后的艺术变化;二是鉴赏态度上不附众流,有独到的见解,有识断的魄力;三是富于人文关怀...
关键词:张舜徽 书法艺术 鉴赏 
论吴均诗歌的不遇主题被引量:1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6年第8期12-16,共5页程兴丽 谯云云 
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2014L06];汉中科技局专项[2013HZZX-09]
南朝浙江诗人吴均虽然以边塞诗和"吴均体"诗歌而著名,但是他更多的诗歌主题是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遇。追求功名的早期,他自信于自己的才华,乐观地等待机遇的出现。当受挫之后,也曾通过吟咏归隐来缓解愁闷。冷峻的现实最终让吴均写出富于批...
关键词:吴均 不遇 诗歌 
江淹词法研究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第7期54-57,共4页程兴丽 许松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敦煌变文文学与文化研究"(编号:14CZW020);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敦煌变文文学与文化研究"(编号:2015M572471);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历代汉水流域辞赋文献注释与研究"(编号:2014L06);汉中科技局专项"历代汉水流域辞赋文献注释与研究"(编号:2013HZZX-09);陕西理工学院人才启动项目"魏晋南北朝<尚书>学材料辑录与考辨"(编号:SLGQD13-42)
江淹以擅长模拟著称于世,但是他的诗歌具有自成体系的要素。在词法上注重红、绿、紫色的组合与重叠,翕赩、雄虹两个词语异于他人,使用独特的连绵词、数词。江淹的诗歌过于注重技巧的表现,缺乏即景会心的自然之趣,而且景物的描写又与感...
关键词:江淹 词法 南朝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