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友枝

作品数:12被引量:15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湖北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土木工程专业坝内埋管地方高校破坏特征受力更多>>
发文领域:建筑科学水利工程文化科学理学更多>>
发文期刊:《工业建筑》《牡丹江大学学报》《中国西部科技》《安徽农业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体外预应力竖向张拉法加固钢筋混凝土梁试验研究被引量:1
《工业建筑》2012年第6期83-87,共5页童友枝 朱锦章 
对7根钢筋混凝土简支梁(2根对比梁、5根加固梁)进行3点加载试验,并通过试验数据,分析了不同张拉控制应力下各梁破坏形态、裂缝开裂情况及受力钢筋、体外预应力筋应变变化规律。试验中采用了加载前施加预应力、加载至开裂卸载施加预应力...
关键词:体外预应力 加固 抗弯承载力 
体外预应力竖向张拉法加固RC梁挠度计算
《建筑技术开发》2012年第8期9-13,共5页童友枝 朱锦章 
对7根钢筋混凝土简支梁(2根对比梁、5根加固梁)进行加载试验,并通过试验数据,分析了不同张拉控制应力下各梁的挠度变化规律。体外预应力竖向张拉法加固混凝土梁能显著改善梁的受力和变形性能,不仅能抵消部分荷载在梁跨中的挠度,而且能...
关键词:体外预应力 加固 挠度 
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被引量:4
《中国西部科技》2012年第1期73-74,62,共3页朱锦章 杨子江 郭波 童友枝 刘进军 
不同层次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依据其对社会服务方式以及在高等教育中发挥的功能和作用的不同而不同。本文结合地方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探讨土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中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 人才培养 实践教学体系 
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年第8期141-143,146,共4页朱锦章 杨子江 郭波 童友枝 刘进军 
孝感学院资助教学研究项目
本文针对土木工程属性和人才教育培养任务,结合地方院校属于教学型大学的特点,从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入手,介绍了地方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基本理念、培养目标、专业特色及专业方向设置。给出了相应的培养方案及培养模式,...
关键词:土木工程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 
谈土建类专业实习实践教学改革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1年第3期104-105,共2页童友枝 郭波 
随着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化和专业口径的拓宽,高等工程教育在继续强调理论基础的同时,也越来越把工程实践作为学生学习的重点,用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而对于土建类专业来说,要培养学生的工程实...
关键词:实践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改革 专业实习 土建类专业 实习内容 创新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环节 理论与实践 学生学习 工程实践能力 
小城镇住宅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第25期14068-14069,14143,共3页童友枝 
孝感学院湖北小城镇发展研究中心2009年度开放项目(2009K702)
结合对中小城市小城镇住宅的调查研究,指出了现阶段小城镇住宅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现代小康家庭对住宅设计的影响及人们对设计的更高要求,提出了小城镇住宅可持续发展措施。
关键词:小城镇住宅 建设质量 可持续发展 住宅设计 
基于质量工程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模式的改革研究被引量:5
《中国西部科技》2009年第24期1-2,7,共3页童友枝 
本文通过对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中存在问题的分析,结合笔者多年指导毕业设计的体会,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学院的发展,提出了基于质量工程的土木工程毕业设计模式改进的措施。
关键词:土木工程 毕业设计 质量控制 
基于质量工程的土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研究被引量:2
《孝感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125-128,共4页童友枝 
教学团队建设是教育部"质量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建立团队合作制推动教学改革和学科建设,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就教学团队的概念、教学团队建设的意义及加强土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措施等...
关键词:质量工程 土建专业 教学团队建设 
坝后背管结构的受力性态与破坏特征研究被引量:1
《人民长江》2008年第6期54-56,共3页朱锦章 刘幸 童友枝 田继平 
为了比较准确研究坝后背管结构的破坏特征与内水压力、钢管直径及钢筋混凝土环的厚度等的关系,搜集了国内20座已建大坝坝后背管结构的相关资料,根据有限元方法采用大型ANSYS软件对不同内水压力p、不同钢管直径D及不同混凝土环厚度T的坝...
关键词:坝后背管结构 受力性态 破坏特征 研究 建议 
坝内埋管结构的极限状态与设计方法研究
《水力发电》2007年第6期76-78,共3页朱锦章 刘幸 童友枝 李昕 
针对以钢筋屈服为标志的承载力极限状态和以此极限状态为依据的配筋计算方法不能完全反映联合承载坝内埋管结构的实际的情况,提出了以管周混凝土拉应变值达到埋管结构临界应变极限值时的状态为埋管结构的极限状态,并据此建立了钢衬钢筋...
关键词:坝内埋管 极限状态 设计方法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