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丽亚

作品数:13被引量:36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高校中西方犯罪心理结构自我发展青年期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发文期刊:《青年研究》《电化教育研究》《社会科学家》《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心理学视域中的刑讯逼供审视被引量:2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85-90,共6页邓丽亚 李共力 薛霞 
刑讯逼供是制约我国法治现代化的难言之隐。从心理学的视域探测刑讯逼供的内涵及过程,深入体察刑讯逼供全过程中受害人心灵遭受的摧残,对促使法者做出刑讯逼供行为的心理动因进行历史与现实的追析,审视刑讯逼供犯罪对受害人、行为人、...
关键词:刑讯逼供 心理动因 心理危害 
“魔鬼附身”者的内心世界:犯罪心理结构解析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129-132,共4页邓丽亚 杨静 
从主观层面来看,人之所以犯罪,是因其形成了异于常态的犯罪心理结构。该结构是驱使个体发生犯罪行为的内在动因和根据,由五大心理要素螯合而成。对之进行深入解析,有助于把握犯罪人的内心世界,为社会从主观源头上遏制犯罪提供启迪。
关键词:犯罪心理结构 畸变 组成要素 
网络文化两面性的多学科审思被引量:3
《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第7期22-25,共4页邓丽亚 
网络文化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福祉的同时又带来诸多危机。本文从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和哲学的视角对其两面性进行了审视,企盼深化对这一新兴文化的认识,为张扬其积极价值、抵制其消极影响提供启迪。
关键词:网络文化 两面性 多学科审思 社会学 伦理学 心理学 哲学 
犯罪心理结构的弱化:犯罪人走向新岸的必由之路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126-128,共3页邓丽亚 
从微观层面来看,犯罪现象的遏制和消灭归根结底需要犯罪人的犯罪心理结构走向弱化。犯罪心理结构的弱化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存在着真与假、虚与实、浅与深、共性与个性交织混杂的不同形态,其过程大体要经历内心斗争、心理突破、心理反...
关键词:犯罪心理结构 弱化 内涵 过程 动能系统 
困惑与抗争——现实高校青年教师负面心态实录被引量:1
《社会科学家》2005年第S1期604-606,共3页邓丽亚 
高校青年教师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希望与未来。时下在这个群体中隐存着五大困惑,造成“生命中难以承受之重”,并导致种种摆脱困境的理论与实践。这种现象束缚着青年教师生产力的解放,亦影响着高校的发展前途。
关键词:高校 青年教师 困惑 抗争 
从天使到恶魔——马加爵人格异化的心理历程探析与反思被引量:1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68-72,共5页邓丽亚 许若兰 
在中国社会引起巨大反响的冷血杀手马加爵有着扭曲的反社会人格。追溯其成长历程,可以发现其人格经历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异化过程。深入追究造成马人格异化的主、客观原因,特别是反思其客观根源,对于制止悲剧有着重要意义。为控制悲...
关键词:马加爵 人格 异化 心理历程 根源 危机干预 
女大学生:走出情感的困惑
《中国青年研究》2004年第10期127-133,共7页邓丽亚 
关键词:女大学生 情感 爱情观 心理障碍 心理素质 
邓小平的人格魅力
《理论月刊》2004年第9期28-29,共2页邓丽亚 杨清明 
世纪伟人邓小平辉耀千秋的人格魅力吸引了全世界,使他成为20世纪的世界风云人物,为中国共产党人赢得了荣誉也作出了典范。这种人格魅力集中体现为忠诚性、坚韧性、求实与果断性以及前瞻与开拓性。
关键词:世纪伟人 邓小平 人格魅力 
市场经济条件下中西方妇女解放的社会学比较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118-121,共4页邓丽亚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双重性一方面促进了西方妇女的解放,另一方面又将妇女带入新的窘境。中国二十多年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程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妇女的解放,但尚存在重重阻力。自觉克服这些阻力,避免重蹈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西...
关键词:市场经济 妇女解放 中西方 比较 
青年期“自我”发展的基本规律与正确走向
《理论月刊》2002年第10期27-28,共2页邓丽亚 许若兰 
人用以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主观能动性来自建立在健全的自我意识基础上的完整的自我。青年期是人的自我意识由幼稚走向成熟,人的自我由浑沌走向升华的关键时期,笔者认为青年期个体“自我”发展的基本规律与正确走向是由五个阶段衔接构成的...
关键词:青年期 自我意识 自我发展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