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可教

作品数:19被引量:86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心理学系更多>>
发文主题:大脑两半球大脑右半球汉字认知左半球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医药卫生语言文字更多>>
发文期刊:《心理科学进展》《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汉字文化》《心理学报》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人类语言文字体系探索被引量:1
《汉字文化》2006年第6期7-11,共5页郭可教 
关键词:拼音文字 对应关系 语言文字体系 多音节 人类 神经语言学 边缘语言学科 右脑 
汉字必将走向全世界——汉字的科学性、智能性和国际性被引量:2
《汉字文化》2006年第3期9-13,共5页郭可教 
关键词:科学性 国际性 智能性 汉字 大脑两半球 西方学者 教育部门 右脑 
学生智力与反应时的关系的教育神经心理学研究被引量:10
《心理科学》1995年第3期149-152,161+193,共6页郭可教 雷庆文 罗敏 
通过比较不同智商者的大脑两半球的反应时发现,小学生中智力较高者大脑西半球的反应时较智力较低者明显为短,说明智力水平与大脑反应明显相关;选择反应时与智力水平的关系较简单反应时尤为密切。但正确反应率在两组之间未见有明显差异。
关键词:反应时 智力 大脑两半球 
汉字认知的“复脑效应”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4
《心理学报》1995年第1期78-83,共6页郭可教 杨奇志 
该研究探讨了汉字的字形、字音、字义认知上的大脑两半球的功能差异。实验一使用同一的“汉字对”刺激材料,三组被试分别进行了字形、字音、字义异/同判断,结果发现反应时和正确反应率均表明,字形、字音、字义认知均与两个大脑半球...
关键词:汉字认知 反应时 大脑两半球 复脑效应 认知 
对汉字认知与大脑两半球关系研究的一些回顾被引量:18
《心理科学》1993年第6期363-368,共6页高定国 郭可教 
汉字可以说是世界上现存唯一的表意文字,其历史之悠久和使用人口之众多也是绝无仅有的,关于汉字的特点有关文献已有相当详细的介绍,我们这里不加多述。毋庸置疑,言语是大脑的机能,而有关言语和大脑两半球关系的研究主要是对使用拼音文...
关键词:汉字认和 大脑 左半球 右半球 
书法负荷对儿童大脑的激活效应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0
《心理学报》1993年第4期408-414,共7页郭可教 高定国 高尚仁 
该研究以儿童为被试探讨了书法负荷和非书法负荷(书写、计算、英文书写)前后反应时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1)书法负荷后反应时明显缩短;(2)书写负荷后反应时的变化与书法负荷后相同;(3)计算负荷和英文书写负荷后未见反应时有明显缩短。
关键词:激活效应 书法 负荷 儿童 大脑 
Stroop色词干扰效应与大脑两半球言语功能的不对称性被引量:9
《心理科学》1992年第2期20-25,共6页孙勇 郭可教 
本实验旨在探讨中国人大脑两半球言语功能一侧化特征。实验测量指标为相对反应时和错误率。实验一结果表明:1.左半球对颜色反应占优势,故在实验中选用相对反应时;2.左半球的言语功能占优势。实验二将被试分为速度组与准确组,结果支持上...
关键词:干扰效应 大脑 Stroop色词 
从婴幼儿失语看大脑言语功能一侧化被引量:1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0年第5期266-268,共3页郭可教 李士其 
本文根据对3例左半球脑外伤婴幼儿失语患者的临床观察结果并结合文献,对大脑言语功能一侧化问题作了某些探讨,认为3例患者的言语功能均为左半球优势,关于两半球言语发展的“早期等价说”大有讨论的余地,并非定论;同时指出,左半球言语优...
关键词:大脑语言功能 婴幼儿 失语 
形态异同判断课题中弱智儿童大脑左右两半球功能特点的教育神经心理学研究被引量:3
《心理科学通讯》1990年第2期8-11,7+66,共6页郭可教 杨奇志 杨顺连 卢湘云 
本实验结果表明,弱智儿童大脑两半球在认知速度(反应时间)上有明显障碍,但在认知正确度上无异子正常儿童;这一结果在左视野、右视野和双视野呈现刺激的三种条件下,以及在汉字和图形两种刺激材料之间,均未见明显差异。因此,本实验结果对...
关键词:教育 中度弱智儿童 课题 异同判断 学习障碍儿童 心理学研究 左右 功能特点 教师 视野 
汉字认知与神经语言学研究简述被引量:3
《心理科学通讯》1989年第2期39-41,共3页郭可教 
一、现代语言学研究的趋势现代语言学是从十九世纪才开始的,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可是,现代语言学已经形成了许多新的分支(物理语言学、神经语言学、心理语言学、数理语言学、统计语言学、
关键词:汉字认知 人脑 右半球 言语表达 语言学研究 神经语言学 左半球 范畴知觉 现代语言学 心理语言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