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为光

作品数:11被引量:69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天津外国语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主观化现代汉语话语标记来着说什么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发文期刊:《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语言与翻译》《语言文字应用》《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这天”的篇章功能及前项和后项语义关系研究被引量:2
《语言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3期93-102,共10页吕为光 
天津市教委项目“现代汉语新兴主观极量表达方式建构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8SK060);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汉语基本词汇地理存在状态的类型及层级研究”(项目编号:19YJA740082)阶段性成果。
时间标记"这天"可以表达事件发生的时间,它与其他时间表达方式相比具有特殊性。此外,它还具有改变故事情节发展的功能。"这天"的前项和后项具有五种语义关系,后项主语分为定指的和不定指的,这两种情况对于五种语义关系具有不同的倾向性...
关键词:“这天” 时间标记 指称 语体 元话语 
“赶上”的词义演变研究被引量:3
《汉语学习》2020年第6期69-75,共7页吕为光 
天津市教委科研计划项目“现代汉语新兴主观极量表达方式建构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8SK060)成果。
根据语义地图理论,本文认为“赶上”四个义项之间具有演变关系,其中“追上”义是演变基础,四个义项之间在客观—主观、空间—时间、主动—被动方面存在差异。此外,“赶上”正在经历从时间范畴向条件范畴演变,但是其虚化程度还不是很彻底。
关键词:“赶上” 语义地图 概念空间 条件范畴 
迟疑功能话语标记“怎么说呢”被引量:12
《汉语学报》2015年第3期87-94,共8页吕为光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基于语义地图;表达需要和形式分工系统的汉语构式的二语习得研究"(编号:10YJA740016)
"怎么说呢"是一个具有迟疑功能的话语标记,它是元认知在调节、监控言说过程中的语言形式体现。它是从疑问小句"怎么说呢"语法化而来,其语法化机制有三个方面:句法上它是一个独立的语调单位,语义上它是一个认证义语言形式,语用上它是一...
关键词:怎么说呢 话语标记 迟疑功能 弱断言 元认知 
称谓语“师丈”潜显制约因素分析被引量:7
《语言文字应用》2015年第2期98-106,共9页吕为光 
"师母"和"师丈"这两个对位的称谓由于选择的指示视点不同,造成二者的生成机制不同。语言系统和言语交际中都需要"师丈"这一称谓,并有其存在的历史基础和现实基础,但这个称谓并没有通行。其原因是场景优先原则发挥了正向作用,而语言优先...
关键词:师丈 面称 语言潜显理论 语言优先 场景优先 
与“眼”相关的两组词研究被引量:2
《国际汉语学报》2012年第1期99-108,共10页吕为光 
"眼前/下"和"眼看/见"这两组词虽然在词性和意义方面有差别,但是二者的隐喻基础和隐喻过程却非常相似。二者隐喻的基础都是空间距离近,但类型不同,前者是静态近,后者是动态近,它们隐喻的过程都是从表空间距离近到表时间距离近。"眼前"和...
关键词: 隐喻 静态近 动态近 空间 时间 认知 
“所谓”的功能及主观化被引量:14
《当代修辞学》2011年第5期75-81,共7页吕为光 
"所谓"有两种用法:"所谓_1"转述某一概念,然后进行客观解释,即构建一个"引入-解释"结构;"所谓_2"表达说话人贬低、否定或讽刺的主观态度。"所谓_1"主观化为"所谓_2",转折语境和引入来源的可靠性降低是发生主观化的机制,二者在情态、形...
关键词:所谓 可靠性 主观化 期待 
责怪义话语标记“我说什么来着”被引量:22
《汉语学报》2011年第3期74-79,96,共7页吕为光 
本文研究的"我说什么来着"已经从疑问句主观化为话语标记,主观化的机制是语用推理。它的语用功能是通过重复自己说过的话来表达对听话人行为的不满和抱怨。同时它还是一个预期信息标记,标记事件的结果与说话人的预期一样,并且这个结果...
关键词:“我说什么来着” 话语标记 责怪义 预期信息 
“说是”的语法化被引量:9
《语言与翻译》2011年第3期21-25,共5页吕为光 
"说是"在现代汉语中有四种用法:跨层结构"说是1"、传信标记"说是2"、反叙实标记"说是3"和话语标记"说是4",它们之间是逐步虚化的关系,同时还伴随着主观化。文章首先介绍这四种用法及其形式、语义差异。其次将它们的虚化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关键词:说是 传信 反叙实 语法化 主观化 
试论方言量词“把”及其对普通话的影响被引量:1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第6期80-83,共4页吕为光 
动量词“把”在北方方言中的用法与在普通话中的用法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动量词“把”在北方方言中的使用范围要大于普通话中的使用范围。随着时代的发展,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二者之间的影响越来越大,这样,动量...
关键词:“把” 量词 句法功能 用法差异 泛化 
“了”的“有界”功能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148-149,147,共3页吕为光 
动态助词“了”的功能是一个讨论很多的话题了。现在,对“了”的研究越来越深入,逐渐的接近“了”的功能的真实情况,得出了“了”的许多具体功能。然而,这给教学,特别是对外汉语教学带来了许多麻烦。这就需要找到一个对“了”具有比较...
关键词:“了”的功能 有界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