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海峰

作品数:15被引量:17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口语传播视域语文本真规训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语言文字哲学宗教社会学更多>>
发文期刊:《新闻前哨》《协商论坛》《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语文建设》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后情感主义视域下口述影像的符际翻译策略
《新闻世界》2025年第2期46-49,共4页强海峰 龚少博 
雅克布森在三重二元对立的译域观中指出,非语言符号与语言符号之间的转换为符际翻译。在影像艺术中,充斥着大量的符号,而盲人受众是无法接收到其中视觉信息的,因此口述影像服务应运而生。由于影片时长是有限的,盲人所接收的信息也要契...
关键词:口述影像 符际翻译 后情感主义 口语传播 视障服务 
变革、更迭与应变:数字时代播音主持的转型与进阶
《新闻前哨》2024年第19期25-27,共3页强海峰 李仲豪 
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研究生教育类)“数智时代《全媒体口语传播基础》情境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项目编号:2023SJGLX250Y);河南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数智时代播音主持教学的固本拓新、认知升维与范式建构”(项目编号:HDXJJG2023-086)研究成果。
伴随着web3.0时代的到来,数字智能不断加剧社会媒介化进程,Chat GPT、VR、AR等媒介迅速崛起,重构着社会要素、关系规则、现实场景。技术的不断进步促进新质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而人才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不竭动力。在媒介环境的生态级变局...
关键词:播音主持 数字时代 转型进阶 
新媒体环境下城市形象的传播实践
《西部广播电视》2024年第10期1-4,共4页强海峰 赵晴 
作为深度媒介化时代最流行的影像载体之一,短视频正以多元主体、多样景观、多重互动的特性融入受众的日常生活。在此背景下,各城市顺应短视频发展趋势进行形象构建和宣传,借助数字技术赋能影像实践,进而加强了与人的纵横关联。本文通过...
关键词:短视频 城市形象 方言 空间交融 情感认同 
智媒时代朗诵艺术本源和纾困理路研究
《新闻前哨》2023年第20期75-77,共3页强海峰 马雪瑶 
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河南语言形象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24-ZZJH-387)研究成果。
基于技术赋能层面,审视朗诵艺术的传播范式、文化内涵、情感共联与技术载体的嬗变路径,朗诵艺术应紧跟数字技术,深耕语言情感,架构云端共联,融创人机协作,从而实现主流文化价值的精神引领,希冀为朗诵艺术创新发展提供元驱动力。
关键词:智媒时代 技术赋能 朗诵艺术 泛娱乐 人机协作 
电视访谈类节目主持人风格特点与节目定位的内在逻辑关系研究被引量:1
《新闻爱好者》2023年第8期101-103,共3页杨悦璐 强海峰 
电视访谈类节目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在于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中发挥的对谈话内容导向引领的主体功能作用。电视访谈节目中主持人通过个人风格的影响力与思想表达的独特样态发挥引领作用,使节目的风格得以凸显。电视访谈类节目主持人自身的风...
关键词:访谈节目 主持人 艺术风格 创新策略 
回溯、镜像与本真:数字化时代口语传播的时空择取研究被引量:6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3年第7期102-109,共8页强海峰 张超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短视频内容生态的人机协同治理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2BXW083);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河南语言形象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24-ZZJH-310)的研究成果。
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口语传播的“本体”媒介实现前所未有的延伸。以身体为主的媒介载体通过技术延伸实现时空跨域,数字化环境下私人空间、公共空间、虚拟空间等差异性的口语传播规训已在受众心中存在映射,受众根据情感需求、事件性质...
关键词:口语传播 数字化时代 空间规训 时空择取 
媒介可供性视域下数字出版物的仪式解构与创新研究——以《三体》有声书为例被引量:3
《出版广角》2023年第6期67-70,共4页强海峰 靳迪 
2022年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全媒体时代广播电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2022-ZZJH-458)部分研究成果。
文章以数字出版物《三体》有声书为例,立足媒介可供性视角解构数字出版物的仪式属性,梳理其相关融合创新机理。研究发现,数字出版物在仪式层面的融合创新呈现技术、内容、传受方式相耦合的多元形式,通过缔结共筑关系凸显价值认同,反哺...
关键词:媒介可供性 仪式 数字出版物 《三体》有声书 
新媒介环境下传媒教育的功能解读与理论建构——评《传媒教育学·普通素养篇》被引量:2
《新闻爱好者》2019年第2期117-117,共1页强海峰 张超 
2017年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一带一路’国际化背景下广播电视专业学生的国际竞争力研究"(项目编号:2017SJGLX212)的阶段性成果
21世纪互联网进入了迅速发展的新纪元,电子通信技术与移动智能的联合衍生出“次流媒体”——新媒介。信息传播媒介是人类社会沟通、交互、学习等生产发展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
关键词:新媒介环境 传媒教育 教育学 素养 解读 电子通信技术 信息传播媒介 21世纪 
中美高校广播电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从河南大学与密苏里大学课程设置对比的视角出发被引量:2
《传播与版权》2016年第12期139-140,145,共3页强海峰 张超 
2015年河南大学重点教改项目"一带一路"国际化背景下广播电视专业学生国际竞争力研究(项目编号:HDXJJG2015-06)部分研究成果
增强文化自信,维护文化安全,构筑强大的民族文化产业,是一个民族走向富强的重要标志。影视作品、媒介信息、传媒人才是一个国家文化、经济、意识的重要体现,培养具有国际化意识与竞争力的广播电视专业传媒人才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
关键词:广播电视 人才培养 国际竞争力 中美高校 
谈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的“细化”教学被引量:1
《语文建设》2005年第9期52-53,共2页强海峰 
关键词:《归园田居》 细化 教学 陶渊明 支点 阅读 历史 解读 学生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