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明

作品数:23被引量:54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江西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氧化钨钨酸短流程工艺钴盐除铬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冶金工程更多>>
发文期刊:《牡丹江大学学报》《唐山学院学报》《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文教资料》更多>>
所获基金: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双碳”目标视阈下冶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与实践被引量:1
《科技风》2024年第25期55-58,共4页贺山明 王晓明 佟志芳 梁勇 张聪宇 汪金良 
2022年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立项项目“围绕‘双碳’目标低碳冶金视阈下新时代冶金工程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XJG-22-7-32);中国冶金教育学会2022年度教育科研课题“‘三全育人’视阈下冶金类研究生‘层次递进、多维融合’课程思政路径的构建与应用”(2022YB16);江西理工大学校级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适应‘双碳’目标的冶金类研究生培养改革探索与实践”(YJG2022010);江西理工大学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嵌入思政元素、聚焦‘双碳’目标、融合创新教育的《重金属冶金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XJG-2021-39)。
“双碳”目标战略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冶金工业是碳排放重点行业之一,应加快构建新时代低碳冶金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本文以冶金行业为背景,以人才培养为核心,探索了基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环...
关键词:“双碳”目标 冶金工程 人才培养 教学改革 
青蛇文学形象流变及其华文传承创新演绎
《今古文创》2022年第6期28-30,共3页周昊婧 王晓明 
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文化自信视阈下中华美育在华文教育中的创新性实施研究”(编号19JY15);江西理工大学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教育模式探索”(编号XJG-2018-03)。
青蛇起是民间故事中的一个原型人物,后经过文人编撰形成故事话本,人物形象由单一变得繁复起来,并以各种形式呈现在银幕或舞台。青蛇作为故事中的形象,在情节和其他角色的影响下逐渐饱满,从配角到主角、从单一到复杂,其中的文化规律是多...
关键词:青蛇形象 演变 文化规律 华文教育 
中华民族重生观念之美的文化体现——以道教为例
《中国美学》2021年第2期204-216,共13页王晓明 
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文化自信视阈下中华美育在华文教育中的创新性实施研究”(编号19JY15);江西理工大学博士启动基金“中国古典文艺中的意象和意境探究”项目(编号jxxjbs16014)
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是民族重生文化观念之美的典型体现。大概在东汉中期,中国的本土宗教道教得以形成。道教的思想核心是久视长生,修道成仙,并形成了体系化的教理教义。道教思想以道家文化为生发基础,黄帝、老子被神圣化、神灵化,被...
关键词:道教 重生 偶像 得道成仙 实证 
视听时代中国文学经典的创新演绎及其华文教育意义探析——以《遇见·四月天》为例被引量:1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年第10期76-79,共4页吴雨轩 王晓明 
2019年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文化自信视阈下中华美育在华文教育中的创新性实施研究”(项目编号:19JY15)的阶段性成果。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观念的发展,中国传媒进入了基于信息技术的视听化时代,为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的创新性演绎提供了契机。经典诵读视听作品《遇见·四月天》正是在此文化生态环境中生成,在文本编选方面将席慕蓉诗歌《一棵开花的树》、...
关键词:视听时代 中国文学经典 创新演绎 华文教育 
新时代工科专业课程思政引入元素探讨被引量:31
《高教学刊》2021年第9期16-19,共4页贺山明 王晓明 廖春发 汪金良 
2018年度江西省省级研究生教改研究项目“产学研结合背景下研究生工程技术创新能力培养教学体系的探索”(编号:JXYJG-2018-127);2020年度江西理工大学校级“课程思政”课程改革项目“再生有色金属冶金”(理工思政字〔2020〕3号);2018年度江西理工大学研究生教改课题“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背景下的研究生人文素养提升模式探究——以赣南地区为例”(编号:YJG2018003)。
工科专业课程思政元素可以从中国传统和当代社会文化中吸取养分,主要包括优越高效的国家制度、智慧蓬勃的文化生态、心系中华的爱国情怀、工业强国的民族追求、居安思危的家国记忆、科技创新的拼搏斗志、环境保护的清醒意识、恪尽职守...
关键词:工科专业 课程思政 引入元素 新时代人才 德才兼备 
赣南地区研究生传统人文素养提升教育的创新模式探究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年第18期114-116,共3页王晓明 
江西理工大学校级研究生教改课题“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背景下的研究生人文素养提升模式探究——以赣南地区为例”(项目编号YJG2018003)
当代研究生传统人文素养提升教育的创新具有紧迫性和重要价值。赣南地区在提升研究生传统人文素养方面可以发挥地域文化优势,包括客家文化、宋城文化和阳明文化等;同时注重《中国语言文化》必修课程和教材研发;强化"思政"教学,专业课和...
关键词:赣南地区研究生 传统人文素养 教育创新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教育模式探索被引量:3
《今古文创》2020年第36期81-82,共2页王晓明 
江西理工大学2019年度校级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教育模式探索”(项目编号XJ G-2018-03)。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教育模式探索在当代高等教育研究中意义重大。此创新模式主要包括课程设置、教学实践和师资培训三方面。通过改革专业课程、组建工作坊、搭建实习基地、筹建实训中心、举办论坛讲座等形式,可以协...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创新教育模式 
近五十年来巴基斯坦汉语国际教育研究述评被引量:4
《大理大学学报》2019年第11期108-112,共5页王晓明 
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江西理工大学巴基斯坦研究中心2018年度项目(JD18-YB02)
巴基斯坦汉语国际教育至今已走过近50年历程。学界在此领域也积累了较多研究成果,涉及到汉语习得、汉语课堂教学与教学法、中华文化技能学习、职业与专业汉语教学、汉语教师发展、汉语教学案例、宏观研究和比较研究等多方面,对汉语教学...
关键词:巴基斯坦 汉语国际教育 研究综述 
近三百年海外华文教育发展历程勾勒与展望被引量:7
《文教资料》2019年第8期93-94,共2页王晓明 
江西理工大学2019年度校级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教育模式探索"(项目编号XJG-2018-03);江西理工大学华文教育研究中心2016年度项目"新时期华文教育研究"(项目编号WYHW201602)的阶段性成果
海外华文教育发展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其发展历程大体可概括为四个时期:萌生与初创时期,以塾馆和书院为主;晚清与民国时期,现代华文教育开始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包括复苏期、衰退期和复兴期;21世纪的新时期。经历了艰辛曲折,当...
关键词:海外华文教育 发展历程 展望 
陈嘉庚的博物馆实践与思想——基于鳌园和华侨博物院的研究被引量:1
《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年第5期74-78,共5页王晓明 
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创办了鳌园与华侨博物院,体现了他在文博事业中的实践精神。在建馆思想上,他以爱国情为动因,以民族风貌为原则,并对博物馆的性质功能、藏品陈列、命名规划等问题进行了论说。嘉庚精神为中华儿女竖起了光辉典范。
关键词:陈嘉庚 博物馆 实践 精神 思想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