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齐

作品数:38被引量:66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民国时期民生教育高校中国教育史高等教育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政治法律医药卫生更多>>
发文期刊:《黑龙江高教研究》《南京晓庄学院学报》《江苏教育》《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调研课题河南省经团联调研课题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一位被“遗忘”的教育家——沈子善教育思想述论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2025年第1期144-155,共12页刘齐 张艳华 
沈子善生活的年代始于19世纪末,终于20世纪中叶,他在童年和青年时期经历了近代中国新旧教育的更替与变迁。受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洗礼,沈子善怀揣着“教育救国”的炽热理想,在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教育思想的启迪下,踏上了追求进步,追...
关键词:沈子善 教育思想 教育家研究 
教育硕士招生考试中教育综合科目改革的导向研究——基于对383所高校的问卷调查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4年第8期49-55,共7页李颖 刘齐 姚刚 
国家教育考试科研规划课题“新时代研究生考试统考科目内容改革研究”(编号:GJK20211020)。
在研究生招生考试中,“教育综合”科目由招生单位自命题调整为全国统一命题的改革举措引起了考生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因而,合理把握“教育综合”的考核标准,平稳推进研考分类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科学把握“教育综合”的考试标准...
关键词:教育硕士 招生考试 应用导向 研究生教育 
西部高等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历史方位、价值意蕴与实践进路被引量:1
《高等理科教育》2024年第2期23-31,共9页吉祥佩 刘齐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点课题“省域优质均衡发展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构建研究”(项目编号:AFA220019)。
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就是以人民为中心,着力推进均衡发展和共同富裕,乡村振兴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西部地区作为全国占地面积最大、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区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后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重点、难...
关键词:西部高等教育 乡村振兴 人才培养 智库建设 
知人论世 情动辞发——评《权利让渡与资源获取:变革时代的南开大学、政府与社会(1919—1946)》
《教育史研究》2023年第1期178-182,共5页刘齐 
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所知名学府,南开大学以优越的学术环境、严谨的科学训练方针和崇尚务实的精神而名驰全国。在抗战时期,它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一起组成的“西南联合大学”,更是为国家、民族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科学人才和革命志士...
关键词:西南联合大学 中国教育史 学术环境 创办人 张伯苓 变革时代 革命志士 权利让渡 
中国教育史中的海洋元素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年第5期11-14,共4页刘齐 
南京师范大学课程思政建设示范课程项目《中国教育史》(1812200046KCSZ2211)。
中国教育史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历史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在中国自古至今教育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各个时期,充满了海洋元素。
关键词:中国教育史 世界历史文化 海洋元素 组成部分 
邰爽秋特殊教育思想摭论
《现代特殊教育》2022年第18期67-74,共8页郑思晴 刘齐 
民生教育是民国时期颇有影响力的一种教育思潮,而特殊教育作为普及民生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受到了民生教育始倡者邰爽秋的关注。针对民国时期特殊教育机构匮乏、教育水平良莠不齐的状况,邰爽秋提出了特殊教育实施的有关设想,并成为其...
关键词:邰爽秋 民生教育 特殊教育 教育科学化 
“凿壁偷光”源流考述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期34-42,共9页刘齐 
“凿壁偷光”作为勤苦读书的教育故事,在中国民间流传甚广,妇孺皆知,耳熟能详。但是,这则故事既不载于正史,也不发生在科举流行的时代。通过梳理,可知凿壁偷光经过了笔记记载、类书辑录、诗词谱写等多重流转,最终被人作为确信无疑的史...
关键词:匡衡 凿壁偷光 类书 科举 
“免费的”餐食:对明代国子监监生饮食生活的考察
《历史教学(下半月)》2022年第1期42-50,共9页刘齐 
国子监作为为国育才的重要场所,受到了明代统治者的格外关注,在保障监生基本生活的同时,也细化了国子监学规,对他们进行了严格管理。明代对于监生们在学期间餐食的品种、数量等都做了详细的规定。但在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引起了监生们...
关键词:明代 国子监 膳夫 监生 
吾日三省,每天四问
《生活教育》2021年第31期4-7,共4页刘齐 
陶行知先生在发表的题为《每天四问》的演讲中,提出每天问自己四个问题,即身体有没有进步、学问有没有进步、工作有没有进步、道德有没有进步。同时,他还对这四个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追问。陶先生让人们要关注身体的健康、知识的进步、工...
关键词:《每天四问》 陶行知 人生价值 道德 
理想与追求:民国时期“好老师”的塑造
《民国研究》2021年第1期174-190,共17页刘齐 
老师的道德素养、人格品行、智慧能力、教学水平等,直接关乎所培养对象的全面发展,乃至国民素养的提高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所以,民国时期,政府制定了一系列规程,确保“好老师”的培养。但由于经济、社会、战争等原因,民国时期师资匮乏...
关键词:民国 “好老师” 邰爽秋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