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火青

作品数:15被引量:13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贵州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夏夫兹博里庄子美学自然无为美学思想庄子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文学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发文期刊:《重庆与世界》《贵州师范学院学报》《武陵学刊》《理论建设》更多>>
所获基金: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自然无为与自由——道家美学典范性问题研究被引量:5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32-40,共9页陈火青 
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道家美学典范性问题研究"(13GH018);贵州师范学院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庄子技艺美学思想辨识研究"(12BS012)
在老庄美学的建构中有些学者把自然无为阐释为自由,这样老庄的思想也就是美学了。其实,在老庄尤其是庄子的时代,自由并不是一个比秩序更急切的问题。道先于一切,在这个既定场域很难说给自由留下了一席之地。从自由本身来看,自由表现为...
关键词:老庄美学 自然 无为 自由 
“神技无技”:庄子技艺美学思想的吊诡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5期22-27,共6页陈火青 
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13GH018)
庄子用合道的神技来取代技艺,即用道的自然无为来改铸技艺,无为是无为了,但也就没有人为之技艺了,此即"神技无技"。神技不具有技艺的规定性,技艺是目的性有为,神技是自然无为;技艺创造的是第二自然,神技则不害第一自然。神技也不是现实...
关键词:庄子 神技 技艺 吊诡 自然无为化 
庄子美学建构的样式及反思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3期49-55,共7页陈火青 
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13GH018):道家美学典范性问题研究
庄子美学的建构经历了一个"发明"的过程,因为庄子思想的复杂性以及美学家族的丰富性,人们所理解的庄子美学就聚讼纷纭了。庄子美学建构的样式根据对庄子美学定位的情况可以分为否定式、矛盾式和肯定式等几种情形,其间还可以细分。庄子...
关键词:庄子美学 建构 样式 反思 
郭象对道家哲学向美学转化的贡献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3期109-113,共5页陈火青 
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道家美学典范性问题研究"(13GH018)
郭象思想为老庄道家哲学向美学转化提供了一种更落实于尘世而易为时人所实践的理论基础。"独化于玄冥"将道之自然落实为物的自然本性,现实事物有了自身根据与价值;"足性则逍遥"实现了道家超越精神与世俗领域的统一,使超越有了现实的依托...
关键词:道家美学 郭象 独化 逍遥 自然 
论庄子美学的吊诡性
《武陵学刊》2015年第2期86-92,共7页陈火青 
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道家美学典范性问题研究"(13GH018)
庄子一方面否定现世之美,一方面肯定形上大美,表现出吊诡性。在学科视域下,否定现实的美与艺术,有其非美性,这是无需隐讳的。认为道是美/大美,降低了道,错置了道与美的逻辑分位,是将"道—物"模式平移为"道—美"模式的结果,忽视了"道—...
关键词:大美 道是美 非美性 吊诡 
回归与划界:谈庄子美学的诠释方法被引量:1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81-87,共7页陈火青 
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编号:13GH018);贵州师范学院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博士)项目(编号:12BS012)阶段性研究成果
诠释学上的两种所谓对立的方法实际上是可以互补的。在庄子美学诠释方法上应抓住两大关键词:回归与划界,这对研究中国美学史亦不无意义。回归主要包括:其一,回到庄子本身,谋求解释的有效性与开放性;其二,"庄子"与"美学"的融合,首要的是...
关键词:庄子美学 诠释方法 回归 划界 
“技中见道”抑或“遗技合道”?——庄子技艺美学思想辨识之一被引量:3
《文艺理论研究》2013年第6期102-110,共9页陈火青 
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科规划项目;贵州师范学院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12BS012)阶段性研究成果
关于庄子技艺故事中道与技的关系,流行的看法是"技中见道",其实,"技中见道"并非庄子本身固有的思想,而是后世艺术家或理论家立基于艺术与审美的实际从其思想转化出来的一种理论,也可以说是儒道会归的结果。"技外见道"的心斋、坐忘体验...
关键词:技中见道 技外见道 遗技合道 审美精神 
王弼对道家哲学向美学转化的贡献被引量:1
《兰州学刊》2013年第6期15-18,共4页陈火青 
贵州师范学院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博士项目)"庄子技艺美学思想辨识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2BS012)
先秦道家哲学算不上是真正学科意义上的美学。王弼"以无为本"的体用如一观强调了事物"有"的重要性,其"言—象—意"结构将"象"纳入了道家"言—意"结构,其"圣人有情"的人性论则改造了道家"无情"论。王弼的论述为道家哲学向美学转化扫平了...
关键词:王弼 以无为本 言—象—意 圣人有情 
“三统并建说”与“综合创新论”——牟宗三与张岱年之中国文化构想比较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1-5,共5页陈火青 
牟宗三与张岱年都对中国文化之未来充满关切,都基于自己的哲学对中国文化发展提出了构想,开创了中国文化复兴的两个理论典范。从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特质或基本精神的把握,对中国传统文化何以未能开出民主和科学的追问,以及对中国未来文化...
关键词:三统并建说 综合创新论 牟宗三 张岱年 文化思想 比较 
对女生教育中矫枉过正现象的反思被引量:1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中)》2012年第4期46-47,共2页陈火青 袁彩虹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女性在社会上的地位逐渐得到提高,中国传统文化中重男轻女的性别偏见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女童的入学率由建国初期的15%左右上升到2004年底的98.58%。这说明基础教育在教育机会的性别平等方面...
关键词:矫枉过正 女生教育 反思 中国传统文化 性别平等 新中国成立 性别偏见 重男轻女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