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维生

作品数:13被引量:0H指数:0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作家协会更多>>
发文主题:活着美食作家亲戚当代小说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发文期刊:《新阅读》《小说林》《鸭绿江》《初中生》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犁的情结
《初中生》2024年第16期27-31,共5页高维生 
在众多的农具中,我最喜欢的是犁。一望无际的土地上,一头牛,一张犁杖,一个人,耕过的田地,像海中翻腾的浪花,有了鲜活的气息。我对土地的情感,对丰收的渴望,潜人心灵深处。农人的吆喝声,单调、朴实、透明,风儿似的掠过。牛儿循着熟悉的声...
关键词:心灵深处 情结 农人 土地  
记忆中的大杂院
《初中生》2023年第34期4-7,共4页高维生 
大杂院里住了好几户人家,有的人家孩子多,有的人家孩子少,有的人家几代同堂.这里每天都会发生很多故事。大杂院里有一户隆姓人家,组成成分复杂.
关键词:大杂院 成分复杂 记忆 
它们是山野的一枚书签
《北方文学》2022年第15期139-141,共3页高维生 
活化石的植物在长白山区遇路人,随便地问当地人,认识圆枣子么?可能人家会莫名其妙,如果说软枣子,立马明白说的意思。地域在自然环境、人文历史、文化背景、风俗传统诸方面形成独有的特质,以方言最明显。
关键词:软枣子 长白山区 自然环境 人文历史 活化石 文化背景 
沉淀于身体的记忆——《粗茶淡饭:梅子金黄杏子肥》序言节选
《新阅读》2021年第7期50-50,共1页高维生 
人类学家张光直曾说:“我确信,到达一个文化的核心的最好方法之一,就是通过它的肠胃。”每一种食物都有各自的文化特征,通过舌尖感受,沉入身体深处,烙下不可磨灭的记忆。菜是地方特色代表,也是标致性景观。去远方旅游,来到陌生环境,参...
关键词:张光直 记忆 陌生环境 人类学家 舌尖 身体 
期待中所看见的美食
《百花洲》2021年第3期196-201,共6页高维生 
纤手搓成玉数寻今天去高杜早市,进入大门里,看到卖食品的中年妇女。她每天在这个地方,骑一辆电动三轮,玻璃柜里面装着馓子。她可能卖得很好,每天都是这几样,没有什么变化。如果卖不动,早改卖别的食品。二〇一六年,阴历五月十七,我父亲...
关键词:中年妇女 亲戚们 食品 
山茶树花开
《绿叶》2021年第5期37-42,共6页高维生 
一单瓣茶花,怒放的红色花朵,在二月里惹人目光。出租车驶到御林铭园大门不远处,我看到山茶花,如同火焰吞噬天空,让人目瞪口呆,说不出话来。我想让师傅停下车,奔向满树开花的山茶树,拥抱炽热的火,使自己融入其中。我眼睛里装满红色,感觉...
关键词:茶树花 山茶花 出租车 居民楼 山茶树 红色花朵 吞噬 杀伤力 
美食里隐藏的东西
《小说林》2021年第2期89-94,共6页高维生 
风味独特太安鱼北京一家文化公司出诗集《夜的大衣》,书腰封上,要作者生活照。编辑来电话说,我微信头像不错,这是去潼龛看油菜花拍的。我来北碚三个多月,每天三点一线生活,活动范围很少。高淳海说陪我去看油菜花,吃名菜太安鱼。我去江...
关键词:油菜花 三点一线 高淳 太安 
过去的声音
《芒种》2020年第8期80-85,共6页高维生 
德州扒鸡二〇一八年,一家人在西南大学杏园过的春节。大年三十晚上,阳台摆供品,祭奠祖先和母亲,其中有从山东带来的真空袋装德州扒鸡。母亲活着的时候,每次儿子回学校,她都会去大超市,买上几袋真空包装的德州扒鸡,让孙子同学们品尝特产...
关键词:德州扒鸡 活着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亲戚朋友 真空包装 
神奇的树水:桦树汁液
《绿叶》2020年第4期91-93,共3页高维生 
手机相册封面,我换上在障龙沟拍摄的白桦树。窗外下起秋雨,打在玻璃上发出清脆响声。2019年9月10日8点30分,团北林场职工李玉廷师傅,开着钱江一二五,来到我住的雪村宾馆,陪我去障龙沟。前几年,一家影视公司在此拍电视剧,建了一些木头房...
关键词:桦树皮 桦树汁 白桦茸 
有这么一座老桥
《芒种》2019年第3期28-33,共6页高维生 
六月初,从沈阳回来后,整理途中收集的资料,从相机上下载照片。永安桥占据了整个电脑屏幕,我注视这座石桥,每一块石上,寻找历史的踪迹。2016年春节过后,有一天,我在网上浏览时,发现记者陈凤军写的文章,介绍沈阳清帝东巡十六次走过的老桥...
关键词:沈阳市 电脑屏幕 网上浏览 三家子 石桥 永安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