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素霞

作品数:8被引量:8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苔丝》中译本动物习语文化差异英汉动物习语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汉字文化》《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福建教育学院学报》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高职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效方法及文化融入的必要性被引量:1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1年第10期83-85,共3页杜素霞 
传统的英语词汇教学模式非常考验学生的自主记忆能力,而高职学生词汇匮乏以及无法在语境中流畅运用词汇,成为大多数学生成绩难以提高的一个关键因素。文章通过对英语词汇教学方法的阐述,分析词汇教学中文化融入的必要性,以促进高职英语...
关键词:高职生 英语词汇教学 文化融入 
张怀瓘书论中的汉字生成理论
《汉字文化》2019年第19期4-6,共3页詹其仙 杜素霞 
古人对汉字的生成方式多有研究,形成了各种不同的观点。唐代开元年间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张怀瓘著有《书断》等书论,其中对汉字的生成与汉字的结构理论也有所阐述。通过对张氏书论中关于文字孳乳、繁衍方式和汉字结构理论的表述,结合其...
关键词:张怀瓘 书论 汉字生成 
《于丹〈论语〉心得》的接受选择--兼论于丹与于丹读者的接受思维特征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年第4期25-28,共4页詹其仙 杜素霞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项目(项目编号:2017GL003)
于丹对于《论语》的接受,不是通篇的囫囵吞枣,而是有所选择的。这种选择建立在于丹对《论语》全面理解的基础之上,并最终以主体经验参与完成了文本的重构。这种重构,是在解读《论语》过程中,是她使用修辞技艺将《论语》解构为零散的状态...
关键词:于丹 《论语》 读者 接受 
从选词和描述比较《苔丝》两个中译本的特点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年第7期147-148,154,共3页杜素霞 
哈代的代表作《苔丝》,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吸引着大批的读者。自发表以来,它就被译成很多种语言。这部作品的中译本目前有十几种,本文主要从选词和描述两个方面,来比较张谷若翻译的《德伯家的苔丝》和吴笛翻译的《苔丝》...
关键词:选词 描述 比较 分析 
试比较《苔丝》两个中译本译者采用的翻译策略被引量:2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7年第1期121-123,共3页杜素霞 
根据归化法和异化法这两种不同的翻译策略,比较《苔丝》这部小说的两个中译本里两位译者所采用的翻译策略。主要从人名和地名的翻译、方言的翻译以及称呼语的翻译这三方面例举探讨,发现两位译者在各自的翻译过程中对两种翻译策略各有侧重。
关键词:翻译策略 比较 分析 
从理解原意方面比较研究《苔丝》的两个中译本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年第1期146-148,共3页杜素霞 
文章主要比较《苔丝》这部小说的原著和"张译"与"吴译"两种译文,通过具体选段译语的评估与分析,对哈代的名篇——《苔丝》进行再认识,找出两个中译本各自的特点。文章主要从理解原意方面,通过不同版本的比较,一系列重要的翻译问题能被...
关键词:理解原意 比较 分析 
适用于比较译著的翻译原则分析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101-104,共4页杜素霞 
文章主要介绍了泰特勒的翻译三原则,并且把翻译家严复著名的翻译标准"信、达、雅"与泰特勒的翻译三原则进行比较分析,论述为什么泰特勒的翻译理论比较适合对英汉小说的译本进行比较研究。并且得出结论,在评价文学著作译本的过程中,泰特...
关键词:翻译原则 比较 分析 
试论英汉动物习语的文化差异被引量:5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87-89,共3页杜素霞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英汉动物习语的差异也反映了中西文化的差异。通过英汉动物习语文化内涵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任何一种语言中的动物习语都不仅仅是动物形象的符号代表,文化差异给动物习语打上了深深的文化印记,动物...
关键词:动物习语 分类比较 文化差异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