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检索条件:"关键词=《黄生借书说》 "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显示条数:
幸好还有书籍
《中学百科》2022年第12期11-12,共2页吴梦莉 
高中学袁枚的《借书》,背到“书非借者不能读也”时,我总有些不以为然。那时候,学校虽有阅览室与图书馆,可是书籍更新极慢,而且数量有限,要想看到自己喜欢的书,还真非得去买不可。“书非买者不能读也”,这便是我当时的写照了。对...
关键词:阅览室 图书馆 借书 书籍 中学 
借书
《寻根》2013年第4期96-97,共2页刘凤强 
借书》是我国清代著名文学家袁枚的一篇论文章,文中讲述了一位好学青年向袁枚借书,袁枚借此机会发表议论,勉励青年人刻苦读书、奋发图强的故事。这篇文章语言动、寓意深刻,很适合中学作为范文学习。
关键词:借书 语言 寓意深刻 青年人 袁枚 文学家 中学 文章 
抄读之乐
《快乐青春(经典阅读)(小学必读)》2010年第7期23-25,共3页郭启宏 
凡是出版物都可以读,读法多种多样。有坐读、卧读,有朗读、默读,更有一种读法,前人叫它抄读。 抄读由来已久。我当年收入低买书少,或者向公家借书,或者向私人求阅,书不是自己的,只好抄录,此情此景,正如清人袁枚在《借书...
关键词:借书 出版物 年收入 读法 朗读 默读 
互联网与图书馆的亲密接触
《文化产业导刊》2012年第10期49-51,共3页刘畅 
清代文学家袁枚在《借书》中写过这样一句话:“书非借不能读也”,这句话是很多读者心理的写照。对于大众读者而言,读借来的书,能够获得书中思想的给养,还可避免买书需要付出的成本,因而借来的书总是得到优先阅读,借书也可...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 借书 互联网 大众读者 开放时间 读者心理 大学校园 文学家 
成比预设更精彩
《山东教育》2015年第10期55-55,共1页苗慧燕 
又是一年四月天,中考的脚步越来越近。《借书》这篇课文新授课时曾重点讲过.期中复习也很细致地复习过,现在,如何上出新意,让学有新的收获呢?我动了一番脑筋。
关键词:借书 预设 复习 中考 期中 课时 课文  
韩非子不可能“书非借不能读也”
《语文月刊》2024年第9期13-13,共1页宋桂奇 
《今晚报》2024年1月11日19版《书非买不能读也》一文开篇云:“韩非子:‘书非借不能读也。’”这个低级错误,似不该出现在读者面前。选自《小仓山房文集》的《借书》,是中学语文课本中的传统篇目,凡读过初中的人,理应知道“书...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本 《今晚报》 清代诗人 小仓山房文集 低级错误 韩非子 借书 
借书
《审计月刊》2009年第5期57-57,共1页李功发 
大凡识文抓字的,都或多或少有些属于自己的书。陆游诗云:“扫门迟客至,入廓借书看。”书摆在那里。免不了会有人来借,于是便有“公书”与“吝书”之——发明这两个词的是清代自号随园老人的袁枚,见之于他的《借书》。
关键词:书籍 文化传统 借书 道德教育 
中国古代文学体栽(二)
《快乐作文(小学版)》2009年第7期61-61,共1页
5. 古代议论明一类文章的总称。它与“论”无大异,所以后来统称理辨析之文为论文。《文章辨体序》:“者,释也,解释义理而以己意述之也。”我们学过的这种体裁的文章有《师》、《马》、《少年中国》、《捕蛇者...
关键词:中国古代文学 《少年中国 借书 《捕蛇者 《师 《马 文章 “论” 
2012,我读过的书
《新语文学习(中学教学)》2013年第1期24-25,共2页范晓晖 
时代学过的课文中有两篇至今还影响着活,一篇是《统筹方法》,一篇是《借书》。
关键词:借书 时代 统筹方法 
“书非借不能读也”之我见
《文学教育》2008年第15期108-109,共2页杨尚兴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天空里,闪耀着许多璀璨的星星,清朝袁枚的《借书》就是其中的一颗。这篇文章被许多人认为是“”中的名篇,“书非借不能读也”这句话更是脍炙人口。
关键词:借书 中国古代文学  袁枚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