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检索条件:"关键词=淮南子 "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显示条数:
“境界”说溯源新得被引量:3
《江苏社会科学》1992年第1期88-92,共5页陈良运 
中国古代诗学的“境界”(又称“境”或“意境”)说,长期以来,我们都以为它仅仅是受佛学思想的影响酿成的,或说“‘境界’一词本为佛家语”,举汉译佛经《俱舍论颂疏》等探其本;或说“境界”一词“最初见于《新序·杂事》‘守封疆,谨境界...
关键词:境界说 中国古代诗学 中国古代诗歌 淮南子 宇宙意识 汉译佛经 佛家 王昌龄 道家 审美境界 
九江山考——兼释《淮南子》“禹凿江而通九路”与“九江”之关系
《长江丛刊》2020年第5期1-1,3,共2页孙友虎 
《禹贡》、《山海经》均载有“九江”,而《淮南子·地形训》有“九山”、“九水”,却无“九江”,仅在《淮南子·要略》中有“凿江而通九路”,文中所凿之“江”当指“九江山”。“九江”作为“山”,大约在今湖北黄冈、罗田、黄梅一带。
关键词:九江 九江山 淮南子 释义 
中华成语略谈
《河北教育(教学版)》2024年第6期61-61,共1页杨媛媛 
语言文字是文化的灵魂,是人类思想和智慧的结晶。据《淮南子·本经训》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就是说,因为文字的记载传承作用,人类对自然规律和社会生产的认知越来越丰富。了解了那些自然现象,不再害怕鬼,鬼怎么会不哭...
关键词:语言文字 传承作用 自然规律 淮南子 自然现象 生产能力 
“归我”新解
《江汉论坛》1983年第11期67-67,共1页仲良 
淮南子》说: 禹治鸿水,通轘辕山,化为熊。谓涂山氏曰:“欲饷,闻鼓声乃来。”禹跳石,误中鼓。涂山氏往,见禹方作熊,惭而去。至嵩高山下,化为石。方生启,禹曰:“归我!”石破北方而启生。(《汉书·武帝纪》颜注引) 旧注都将“归我”...
关键词:淮南子 颜注 汉书 武帝 先秦文学 新解 世系  古代典籍 涂山 
淮南子》的文艺理论观
《大众文艺(学术版)》2009年第23期163-163,共1页欧阳昌雄 
淮南子》在文艺理论强调自然与文饰互补,其美的观点继承老庄的质朴自然、冲淡虚静论,而又有所发展:崇尚实用,随时事异变而有所变,情文交融,质文两茂,美丑人为等。这些观点都是文艺审美理论的滥觞。
关键词:淮南子 文质 形神  文饰 
淮南子》用人伦理思想探微被引量:2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第5期77-81,共5页吕锡琛 龙国智 
淮南子》一书蕴涵着丰富的用人伦理思想,该书以"道"为宗旨,就选才任人的必要性和基本立场、选才的标准、用人的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诸多论述。强调管理者必须乘众人之智,而不专己之能;在选才用人时应该公正无私,"贵正尚忠",以德为重,知...
关键词:淮南子 用人伦理 乘众人之智 无所私爱:贵正尚忠 能当其事 
“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新释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第4期60-63,共4页余明 
“昔共工与颛顼争为帝”,学术界历有存疑者,究其争论,皆因文献记载各殊而抒己见。正如《淮南子·本经训》说:“昔共工与高辛氏(帝喾)争为帝”一样,《史记》司马贞补《三皇本纪》又换成了祝融。说:“当其末年也,诸侯有共工氏,任智刑以强...
关键词:不周 共工氏 高辛氏 氏族部落 文献记载 淮南子 首领 祝融 文学研究 史记 
寿县出土带钩浅述
《文物鉴定与鉴赏》2015年第6期46-53,共8页王建国 
带钩是古代束腰丝带一端的装置,是古代男性服饰专用的生活用品,经历几千年演化成为皮带头,成为当今男士和窈窕淑女的必需品。目前我国出土最早的带钩为良渚文化时期的玉质带钩。据现有史料《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记载:“(齐桓公)...
关键词:出土 寿县 生活用品 窈窕淑女 良渚文化 齐桓公 淮南子 古代 
天安门华表的寓意
《文史博览》2006年第7期40-40,共1页
北京天安门前的华表是从上占时代谤木演化而来的。所谓谤木,亦称诽谤木。据(《淮南子·主术训》中说:“尧置敢谏之鼓,舜立诽谤之木。”意思是说,唐尧时设置一种鼓,百姓如果看到尧有过失,就可击鼓,使尧听到后听取百姓的“谏”(...
关键词:天安门 华表 寓意 唐尧 淮南子 过失 百姓 “谏” 虞舜 诽谤 
养生以戒恼怒为本
《医食参考》2017年第8期58-58,共1页王延群 
人之性,怒则血充,血充则气激,气激则发怒,发怒则有所释憾矣。 ——《淮南子·本经》 清朝名臣曾国藩曾说:“读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戒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做官...
关键词:养生 淮南子 曾国藩 发怒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