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09JZD0002)

作品数:27被引量:181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唐正东孙乐强刘怀玉唐瑭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哲学研究》《学习与探索》《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天津社会科学》更多>>
相关主题:历史唯物主义哈特学术意义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资本主义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双重维度:政治的及历史观的被引量:10
《哲学研究》2015年第8期3-9,128,共7页唐正东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当代资本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编号09JZD0002)的阶段性成果
马克思在意识形态理论中不仅从政治的维度揭示了统治阶级通过编造虚假的观点来进行意识形态统治的做法,而且还从历史观的维度深刻地阐明了这种意识形态统治与生产方式发展水平之间的具体联系。历史观维度上的意识形态理论所揭示的,是意...
关键词:马克思 意识形态 政治 历史观 
当代资本主义的全球化:一种批判性的解读被引量:2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期1-6 89,89,共7页唐正东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09JZD0002)
里斯本小组从中心权力向外布展的角度把全球化理解成一种新的社会经济现象,格雷从全球化与本土化相互作用的角度把全球化理解成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哈维从资本主义空间生产的角度把全球化理解成一种地缘政治方案,这3种解读模式虽然向我...
关键词:全球化 资本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齐泽克对马克思商品关系理论的误读及其批判——一种基于《资本论》的解读被引量:2
《学习与探索》2014年第11期1-5,共5页唐正东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当代资本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研究"(09JZD0002)
齐泽克对马克思的商品关系理论有两点误读:一是认为马克思把商品关系的形式看得比内容更重要,他重点研究的是商品关系的形式是如何把社会关系的内在矛盾掩盖起来的;二是认为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缺陷就在于只揭示了商品价值量背后的劳...
关键词:齐泽克 马克思 商品关系理论 《资本论》 
差异性符号与等级性社会次序的建构——鲍德里亚消费社会观之反思被引量:2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第5期13-17,共5页唐正东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当代资本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研究"(09JZD0002)的阶段性成果
对鲍德里亚来说,消费者通过符号的消费并非为了彰显自己原有的、特定的社会地位,而是为了摆脱原有的社会地位,进入到一个更高的团体或地位中去。这就是为什么符号消费的内在逻辑不是象征性交换,而是社会区分逻辑的原因。消费者通过符号...
关键词:鲍德里亚 符号 社会次序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消费观的生成路径及理论特质被引量:6
《哲学研究》2014年第5期3-9,128,共7页唐正东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当代资本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编号09JZD0002)的阶段性成果
在当代西方左派批判理论中,“消费”成了一个非常时髦的概念,它与“再生产”概念一道,支撑起了当代资本主义权力建构的重要平台。从经验现象的层面来看,当代资本主义的确是一个消费的世界。但如果我们全盘接受这些批判理论家的观点...
关键词: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 消费观 理论特质 生成路径 当代资本主义 批判理论 当代西方 权力建构 
意识形态的唯物化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实践效应被引量:2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56-63,共8页唐瑭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当代资本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研究"(09JZD0002)
阿尔都塞把"意识形态"理论唯物化,他试图把意识形态从意识哲学的论域中解放出来,使得意识形态独立于社会统一体,成为社会结构中的独立要素。他把马克思语境中作为政治口号的"意识形态"提升为具有本体论意义的物质存在,意识形态从观念批...
关键词:意识形态 国家机器 唯物化 统治 
金融资本与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复杂化——列宁帝国主义论的学术意义被引量:4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1-6,共6页唐正东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当代资本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研究"(09JZD0002)
与马克思关于股份公司的论述不同,列宁认为帝国主义条件下的股份公司越来越抛弃了联合起来的个人资本的外衣,变成了加强金融寡头实力的一种手段。生产资料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也达到了极大的程度,这是与金融资本的统治直接相关的。这...
关键词:金融资本 生产资料所有制 列宁 帝国主义论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剥削观及其学术意义被引量:3
《南京社会科学》2014年第2期41-46,54,共7页唐正东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当代资本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研究"(09JZD0002)的阶段性成果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现象的解读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他曾经从不人道、不公平等角度来理解剥削,但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他从社会历史观的高度把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界定为一种危险现象,因为它必然会带来经济危机。对马克思来说,资...
关键词:马克思 剥削 社会化 
出离:生命政治生产中的抵抗形式——对哈特和奈格里的阶级斗争观的一种解读被引量:9
《山东社会科学》2014年第1期30-36,共7页唐正东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当代资本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09JZD0002)的阶段性成果
哈特和奈格里从债务人、被媒介化的人、被监控的人、被代表的人等四种形式来说明主体形式正处于危机之中,并坚持认为只有通过出离才可能真正颠覆统治权力。在他们看来,像2011年发生在西方国家的占领运动最恰当地表述了出离的内涵,因为...
关键词:出离 生命政治生产 阶级斗争 
非物质劳动条件下剥削及危机的新形式——基于马克思的立场对哈特和奈格里观点的解读被引量:14
《哲学研究》2013年第8期21-27,128,共7页唐正东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当代资本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编号09JZD0002)的阶段性成果
由非物质劳动所推动的当代资本主义劳动范式的转型给我们带来了一个问题:既然劳动范式转型了,那么剥削方式有没有发生转变?说实话,能够沿着这一思路来展开学术观点的学者在当代西方学界已经不多了。且不说那些专注于解读资本的意识...
关键词:新马克思主义 非物质劳动 剥削方式 劳动条件 奈格里 解读 哈特 危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