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3YJA880102)

作品数:14被引量:41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张敏张萍王乐乐丛文君刘静更多>>
相关机构:淮北师范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上海师范大学常熟理工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中国特殊教育》《理论与改革》《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法学杂志》更多>>
相关主题:感戴大学生中介作用情绪青少年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小学班主任的情绪劳动及其自我调节方法探究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年第6期173-174,共2页范洋杨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基于道德教育的青少年感戴情绪研究"(项目编号:13YJA880102)
作为情绪劳动者,小学班主任的情绪劳动有着其对象和内容的特殊性,并受到自身情绪资本、人格特征和外部教育环境的影响。作为沟通家长、学校和社会的纽带与桥梁,小学班主任需要充分运用影响自身情绪劳动的各种因素,及时有效地管理和调节...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 情绪劳动 影响因素 自我调节 
认知重评干预对大学生状态感恩的影响被引量:4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6年第1期164-168,共5页张萍 张敏 
2013年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ZZyyy1302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3YJA880102)
目的:考察认知重评干预对提升大学生状态感恩的效果,并初步探索感恩情绪的生理指标。方法:以自编情境故事为实验材料,借助多参数生物反馈仪设备,采用想象体验实验范式进行了三个认知重评实验:42名大学生动机重评、40名大学生代价重评、4...
关键词:动机重评 代价重评 价值重评 状态感恩 干预 
托德·莱肯实用主义道德理论及其德育意蕴
《外国中小学教育》2016年第1期21-25,共5页张萍 张敏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基于道德教育的青少年感戴情绪研究"(13YJA880102);2013年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ZZyyy13025)的研究成果
在杜威实用主义道德哲学的基础上,托德·莱肯对伦理道德进行了实用主义的重构,从实践活动中的"善"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统一、道德规范是实践活动中展现出来的生活习惯以及"慎思事件"在道德发展中的作用等方面,系统阐释了道德的本质、...
关键词:托德·莱肯 实用主义 道德实践 道德规范 慎思事件 德育 
大学生感戴与学业成就的关系研究——学业复原力的中介作用
《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年第6期45-49,共5页张明明 张敏 余益兵 罗文波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基于道德教育的青少年感戴情绪研究"(13YJA880102)
考察大学生感戴的总体状况,以及探讨大学生感戴、学业复原力和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采用大学生感戴量表(CSGS)、日常性学业复原力问卷(EARQ)和大学生学业成就自评量表(PES)对407名大学生进行测评。结果发现:除了感戴密度,女生的感戴总分...
关键词:大学生 感戴 学业复原力 学业成就 
大学新生的自我认同危机及其调适被引量:2
《新余学院学报》2015年第4期126-128,共3页田学英 张敏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基于道德教育的青少年感戴情绪研究>(13YJA880102)
自我认同是个体对"我是谁"的回答与体验,是个体反思性的觉知。大学新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自我意识已经觉醒,但中学时期形成的自我单一而脆弱,还没有能量整合因高中到大学的巨大转折而引起的自我延续感上的冲突与断层,极易陷入自...
关键词:大学新生 自我认同 危机 调适 
感戴情绪的发生条件:认知评价的作用被引量:3
《心理与行为研究》2015年第3期380-384,共5页张敏 张萍 卢家楣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3JZD046);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3YJA880102);2013年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ZZyyy13025)
感戴情绪是指个体在接受他人帮助后所体验到的感激心情,这种情绪是伴随着个体对帮助情境的评价而产生的。为了揭示感戴情绪发生的认知条件,研究以自编8种不同实验条件的情境故事为刺激材料,采用2×2×2被试间实验设计,通过考察被试对动...
关键词:感戴情绪 发生条件 认知评价 
大学生特质性感恩情感问卷的编制被引量:2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年第3期97-100,共4页张萍 陈晓惠 张敏 
2013年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ZZyyy13025);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引进人才项目(YJ2013-4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3YJA880102)
基于特质性感恩情感理论建构的基础上,通过专家访谈与开放式问卷调查编制大学生特质性感恩情感问卷并检验其信效度。问卷经探索性因素分析,抽取出感恩敏感性、感恩强度、感恩持续性三个因子,累计贡献率为51.337%。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
关键词:感恩情感 特质性感恩情感 大学生 信度 效度 
感恩的发生机制及其教育的有效性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137-140,共4页张敏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基于道德教育的青少年感戴情绪研究"(13YJA880102)
受惠者对施恩者动机、施恩者付出的代价和恩惠价值大小的认知判断,是感恩发生的心理机制。教育者需要遵循感恩发生的心理机制,使感恩教育产生包括感知度、体验度和践行度在内的有效性,并使感恩教育的过程全面走向科学化,才能增强感恩教...
关键词:感恩 感恩教育 发生机制 教育有效性 
心理学视域下青少年感恩缺失的家庭原因探析及应对策略被引量:1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122-123,共2页丛文君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基于道德教育的青少年感戴情绪研究"(13YJA8801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目前,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青少年感恩缺失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鉴于此,从心理学视角分析青少年感恩缺失的家庭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感恩 青少年 应对策略 
儿童虐待的心理危害、致成因素及法律对策研究——以增设虐待儿童罪为视角被引量:11
《法学杂志》2014年第4期72-78,共7页丛文君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3YJA880102)研究成果之一
近年来,世界各国各种形式的虐童现象居高不下,而家庭环境中儿童虐待现象尤为突出,给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家庭环境内儿童虐待的心理危害和致成因素,才能真正贯彻"儿童最大利益"原则,制定正确的...
关键词:儿童虐待 家庭 心理成因 应对策略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