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11JJD750021)

作品数:22被引量:31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翟月琴朱军张惠苑凤媛李丹梦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上海戏剧学院杭州师范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雨花》《贵州社会科学》《文艺理论研究》《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文学都市空间声音亭子间抒情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剧何以通往诗?——从黄佐临“写意戏剧观”谈起被引量:2
《戏剧艺术》2015年第6期59-64,65,共7页翟月琴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980年代以来汉语新诗的戏剧情境研究"[项目编号:15CZW04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对话时代的中国文学研究"[项目编号:11JJD750021]阶段性成果
1962年,黄佐临曾提出"写意戏剧观",引起广泛讨论。迄今为止,研究者试图从意识形态主导的戏剧观念里突围而出挖掘"写意"的内涵,也立足于实践从舞台表演的"写意"方面提供新的批评模式。从理论到实践,都相当有益于将"写意戏剧观"推向系统...
关键词:黄佐临 写意戏剧观 跨领域 舞台表演 诗歌 
钟罩里的隐形人——车前子诗歌中的面具与面孔
《雨花》2015年第18期32-38,共7页翟月琴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980年代以来汉语新诗的戏剧情境研究”基金资助,项目编号I5CZW04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对话时代的中国文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编号为11JJD750021
迄今为止,出生于1963年的苏州诗人车前子,正式出版过汉语诗集仅三种,分别是《纸梯》(1989)、《散装烧酒》(2009)和《像界河之水》(2010)1。然而,自1974年开始写诗,直到1983年《青春》刊发四首诗《城市雕塑》、《以后的诗》、《三原色》...
关键词:第三代诗 钟罩 隐形人 城市雕塑 井圈 说诗 阴影部分 翟永明 张枣 叙事结构 
1980年代以来汉语新诗创作的声音转向
《扬子江(评论)》2015年第4期67-71,共5页翟月琴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980年代以来汉语新诗的戏剧情境研究"(项目编号:15CZW04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对话时代的中国文学研究"(项目编号:11JJD750021)阶段性成果
早在1989年,胡兴就指出"第三代"诗人区别于朦胧诗的"无调性"b创作特征。直到2008年,张桃洲又特别提到,"20世纪前半叶新诗在声音方面的兴趣,大多偏于语言的声响、音韵的一面,而较少深究集结在声音内部的丰富含义。进入当代特别是20...
关键词:声诗 诗学研究 诗歌作品 无调性 意象化 政治意识形态 寻根诗 第三代 于坚 柏桦 
奚密现代汉诗研究综论被引量:5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4年第12期183-195,共13页翟月琴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对话时代的中国文学研究>(11JJD750021)的阶段性成果
如何构建汉语新诗的理论框架,可谓20世纪以来最为棘手的文学研究议题之一。而海外汉学家奚密的诗学研究却独树一帜:"现代汉诗"的提出,既打破现代与当代的时间分野,又超越了大陆与港台、海外华语诗歌的地理分界;"边缘化诗学",立足诗人身...
关键词:奚密 现代汉诗 边缘化诗学 四个同心圆 Game-Changer 
从城市诗看破碎无序的辞章——1980年代以来汉语新诗声音与抒情结构的断想被引量:2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6期94-99,共6页翟月琴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对话时代的中国文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编号为11JJD750021;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980年代以来地域文化中的中国城市书写研究>;项目编号为13CZW075
1980年代以来,城市诗创作尤其醒目。如果说城市心态和城市意识是城市诗的核心内容,那么探讨诗人与城市关系的重要桥梁便是声音,即汉语新诗的音乐性。诗歌文本呈现为破碎无序的辞章,诗人以碎片化的形式回应与城市相关的心理状态。较有代...
关键词:城市诗 声音 破碎无序的辞章 抒情结构 
晚清儒学与近代文学的乌托邦想象
《社会科学辑刊》2014年第3期211-216,共6页朱军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1JJD750021)
清末民初是乌托邦文学流行的时代,也是现代中国梦的起点。"过渡时代"的中国知识分子建构了一个独特的儒家乌托邦世界。这一儒家中国梦以"万物一体的仁—大同主义—人民民主主义"为核心要义,取道德理想主义为内在超越的路径。在东方和西...
关键词:儒托邦 中国梦 文明境界 道德救世主义 
震颤的低音——诗人蓝蓝的女性书写姿态被引量:1
《新文学评论》2014年第1期79-86,共8页翟月琴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对话时代的中国文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编号为11JJD750021;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资助,资助编号为XRZZ2011010
引言就1980年以来女性诗歌②的历史化过程而言,很自然会为其贴上固有的标签。20世纪80年代,由女性诗人翟永明开拓的黑色空间,是'一种来自于内心的挣扎,以及对‘女性价值’形而上的极端的抗争'③,女性身陷第二性的尴尬处境,不得不在暗夜...
关键词:诗人 经验 低音 男权 历史 女性 目光 身陷 
新世纪文学批评的三个论域
《新文学评论》2014年第1期87-92,共6页朱军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对话时代的中国文学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1JJD750021
20世纪是批评的世纪,但是其主潮无疑是西方现代文学批评,尽管多元化的趋势日益明了并且深入。随着西潮的涌入和本土创作经验的积累,新世纪文学批评出现了引人注目的转型和裂变,生产出诸多新鲜的特质。这些新质既具有世界视野,也独具本...
关键词:主潮 新质 世纪 视野 论域 文学批评 本土 独具 
《上海文学》的都市想象:以1990年代为中心
《文艺理论研究》2013年第4期70-77,共8页凤媛 
上海市"晨光计划"项目"20世纪90年代以来京沪城市书写比较研究[项目编号:2008CG32];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对话时代的中国文学"[项目编号:11JJD750021]阶段性成果
90年代,"都市"和"都市化"不仅是以"当代性、文学性、探索性"为旨归的《上海文学》昂然前行的主线和关键词,也成为其自身生存发展的重要背景。在这一过程中,刊物一方面坚持以多种形式对都市问题的讨论、描述和呈现,显示出其都市想象的图...
关键词:《上海文学》 都市想象 1990年代 
都市空间与现代激进文学地理的建构——以亭子间文化为中心被引量:2
《励耘学刊》2013年第1期162-178,共17页朱军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对话时代的中国文学研究“(项目编号:11JJD750021)之部分成果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左翼文化运动是"都市空间"与"激进人文地理学"在中国历史性互动的产物。亭子间是这一互动的核心场域之一,亭子间文人一度成为上海文人的代名词。本文取历史-空间-社会多元研究向度,以亭子间文人社群从边缘到中心的...
关键词:都市空间 亭子间文人 人文地理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