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无)

作品数:5被引量:15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张文军陶阳屠莉娅何珊云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教育发展研究》《全球教育展望》更多>>
相关主题:课程研究课程创生人文主义方法论陌生化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关于未来的社会想象与课程创生被引量:7
《教育发展研究》2017年第12期1-7,共7页张文军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后现代文化视野下的课程研究"(13YJA880103)的部分成果
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为代表的高科技正在快速改变着人类生活的样貌,在此背景下出现了各种关于未来的社会想象。本文剖析了以《未来简史》为代表的极端精英主义的社会想象,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提出的全球共同利益的社会想象。文章提出...
关键词:社会想象 全球共同利益 人文主义 课程创生 
论课程纷争之下课程意识建构及其途径被引量:1
《全球教育展望》2016年第12期70-79,88,共11页张文军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后现代文化视野下的课程研究"(课题批准号:13YJA880103)的成果之一
本文从课程概念的重建和拓展出发,指出课程纷争的范畴已经延展到许多更广的教育空间之中,并日益复杂化和白热化。在国内,课程学者内部和外部、公立学校系统中的相关人员、公私立学校之间、以及家长群体都处于各种课程纷争之中。而在国外...
关键词:课程纷争 课程意识建构 后现代 主体性重建 
西方世界主义课程研究中的文化批判路径——以波克维茨为例被引量:4
《全球教育展望》2016年第5期58-67,共10页陶阳 张文军 
2013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后现代文化视野下的课程研究"(课题编号:13YJA8801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针对"什么知识最有价值"、"有价值的知识体现在何处"、"知识是如何具有价值的"这三个不同的问题,西方世界主义课程研究主要遵循价值建构、意义解释与文化批判的路径。作为文化批判路径的代表人物,波克维茨的方法论"社会认识论"包括为对...
关键词:世界主义 课程研究 波克维茨 方法论 陌生化 
一场关于“课程”的复杂会话——“课程意识、课程建构与课程能力建设国际研讨会”综述被引量:2
《教育发展研究》2015年第4期80-84,共5页张文军 陶阳 屠莉娅 何珊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后现代文化视野下的课程研究"(13YJA880103)的部分成果
现代性及其发展所引发的全球化、知识经济等社会变革的浪潮对人的教育提出了多维的挑战,因而牵动着国际范围内轰轰烈烈的课程变革与论争,面对不断变迁的时代背景及其价值要求,我们需要启动与建构什么样的课程意识?学校和教师应如何变...
关键词:课程意识 课程能力 教学专家 大学教育学院 现代性 课程研究 实践路径 社会文化能力 反思性实践 理论与实践 
公立学校教育的“终结”和范式转换--美国课程研究的境遇与回应被引量:1
《全球教育展望》2013年第6期3-9,118,共8页威廉.派纳 张文军 陶阳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后现代文化视野下的课程研究”学术交流活动
近年来,美国公立教育不断处在"被改革"的状态,这些改革都是合理的吗?存在哪些问题?本文从后概念重建主义课程研究的视角,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反思。本文质疑了经济学对教育研究和课程研究领域的侵蚀,揭示出"技术中心主义"对美国公立学校教...
关键词:课程研究 美国公立教育 后概念重建 课程史研究 课程国际化研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