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XZS013)

作品数:15被引量:32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高晓波贾霄锋张科马千惠杨卫更多>>
相关机构:贵州师范大学青海民族大学重庆理工大学兰州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中国边疆史地研究》《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江汉论坛》更多>>
相关主题:官方纠纷解决机制纠纷案例安多藏区社会控制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社会学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清代安多藏区的法制建设与社会控制被引量:2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7年第2期9-18,共10页张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明清民国时期甘青川边藏区社会控制研究"(批准号:11XZS013)阶段性成果之一
随着对安多藏区国家政权建设的加强,清朝亦强化了通过法律加强对安多藏区的社会控制。这不仅表现在单行法规《番例番规》之上,还体现在相关的土官制度与藏传佛教管理制度的立法方面,将安多藏区作为单独的条目予以清晰化。这些立法既可...
关键词:清朝 安多藏区 法律 社会控制 
藏传佛教与安多藏区的社会控制被引量:5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7年第2期47-57,共11页杨红伟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明清民国时期甘青川边藏区社会控制研究"(批准号:11XZS013)阶段性成果之一
在明清时期的安多藏区,藏传佛教是社会基本道德规范的制定者与维护者,发挥着非正式社会控制的作用。在实行政教合一的地方,藏传佛教机构更是掌握着民政、军事与司法大权的现实统治机关,形成正式的社会控制。除此之外,藏传佛教僧侣,尤其...
关键词:藏传佛教 安多藏区 社会控制 
藏传佛教与安多区域史研究被引量:2
《江汉论坛》2017年第3期42-44,共3页张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明清民国时期甘青川边藏区社会控制研究"(11XZS013)阶段性成果之一
安多藏区在现代三大藏区中以“马区”而著称,似乎在宗教的氛围上远远不及以“法区”著称的卫藏.实际上,安多藏区与卫藏一样,同样存在普遍的藏传佛教信仰,可以说藏传佛教的思想支配着安多藏区蒙藏人民的全部心灵.李安宅曾经针对藏传佛教...
关键词:藏传佛教 区域史研究 安多藏区 佛教信仰 喇嘛教 李安宅 卫藏 宗教 
民国时期川边土司与藏传佛教寺院矛盾调处机制研究被引量:1
《青海民族研究》2016年第4期13-18,共6页贾霄锋 马千惠 
作者主持的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项目56批面上项目(一等资助)<民国时期藏传佛教与西康地区社会管理研究>(资助号:2014M560713);四川大学2014年博士后专项基金特别资助<民国时期藏传佛教与西康地区社会管理研究>;主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明清民国时期甘青川边藏区社会控制研究>(批准号:11XZS013)阶段性成果之一
经过清末赵尔丰改土归流,川边土司政治影响力逐渐式微,在民国时期逐渐向地方乡绅转变。此间,川边土司一方面依然依靠传统的藏传佛教力量维护其在地方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另一方面则与藏传佛教寺院因各种利益关系产生矛盾。民国时期川边土...
关键词:民国时期 川边土司 藏传佛教寺院 矛盾调处机制 
重构·变迁:清末改土归流与川边藏族社会嬗变被引量:4
《青海民族研究》2015年第4期164-168,共5页贾霄锋 马千惠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明清民国时期甘青川边藏区社会控制研究>(批准号:11XZS013);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项目56批面上项目(一等资助)<民国时期藏传佛教与西康地区社会管理研究>(资助编号:2014M560713)阶段性成果之一
在内忧外患之际,清末中央政府为"图川"以期"固藏",防止西方列强干预、分裂川边等藏族地区,于是在川边藏族地区推行改土归流,以加强中央王朝对川边地区的政治控制力。清末川边藏族地区改土归流的实施,引起川边藏族社会政治、经济、文化...
关键词:清末川边藏族地区 改土归流 社会重构 社会变迁 
明清时期藏族地区土司政治体制基本模式研究被引量:2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期7-13,共7页贾霄锋 
作者参与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明清民国时期在青川边藏区社会控制研究"(项目编号:11XZS01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章认为明清统治者根据藏区的历史实践经验和社会现实情况,以"政教合一"作为藏区土司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构建了藏区土司地区的一种集权统治网络。并以此研究了明清时期藏区土司地区政教舍一制的建构、类型、特点及其政治功能,认为无...
关键词:明清时期 藏区土司 政教合一制 政治体制 
试论近代藏边社会纠纷解决中的司法实践——以甘青藏族聚居区为考察中心被引量:2
《青海民族研究》2015年第3期154-160,共7页高晓波 
201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明清民国时期甘青川边藏区社会控制研究>(批准号:11XZS013);2014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晚清民国时期四川藏区涉外藏事档案整理与研究>(批准号:14BTQ065);201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民国时期川滇黔毗邻地区社会冲突问题研究>(批准号:14YJAZH072)
甘青藏族聚居区是中原文化进入西藏的前哨,将其作为藏边的典型代表区域研究社会纠纷解决中的司法实践,可窥视边疆民族地区法律文化的近代化进程。近代甘青藏族聚居区受到中原法律文化的影响,同时又保持着藏区文化的固有特征。在社会纠...
关键词:近代藏边 社会纠纷 司法实践 甘青藏族聚居区 
官方参与下清代藏族部落纠纷解决机制——基于光绪朝甘青藏区卡家与沙沟争佃纠纷案例的分析被引量:6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期67-74,共8页高晓波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明清民国时期甘青川边藏区社会控制研究"(11XZS013)
晚清时期卡家与沙沟争佃纠纷是官方参与下解决部落纠纷的典型案例。从这个案例中可以考察官方参与下清代藏族部落纠纷解决机制:纠纷中发生械斗、互殴而伤命时,官方最先以"谕饬"的方式制止;群体纠纷无法制止时,官方又采用"以兵弹压"的方...
关键词:晚清 藏族部落 争佃纠纷 解决机制 
论晚清时期官方参与下蒙藏民族纠纷解决机制——以河南蒙古郡王与隆务寺、多哇族的纠纷为例被引量:2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16-22,共7页高晓波 
作者参与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明清民国时期甘青川边藏区社会控制研究"(项目编号:11XZS013);作者主持的贵州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民国时期贵州与邻省交界区域社会冲突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3GZYB17);作者主持的贵州师范大学博士科学研究启动费资助项目"晚清至民国时期甘青藏区社会群体纠纷解决机制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晚清时期由于蒙古汗王在青藏高原统治的终结和清政府实施民族隔离政策,致使蒙、藏民族纠纷凸现出来。通过对河南蒙古郡王与隆务寺、多哇族的纠纷案例的分析,可知晚清对蒙藏民族纠纷的解决机制主要如下:第一,官方处理蒙藏民族互抢的纠纷...
关键词:晚清 蒙藏 民族纠纷解决机制 
略论清朝前期对青海藏区的经略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10-13,153,共4页高晓波 
201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明清民国时期甘青川边藏区社会控制研究”(批准号:11XZS013);2013年度贵州省社科规划项目(批准号:13GZYB17);贵州师范大学博士科研启动费资助项目;“贵州省山地民族研究协同创新中心”阶段性成果之一
清朝立国后,开始经略边疆,青海作为清代统治西藏、控驭西域的战略地带,也成为清政府经略的重点区域。对于青海藏区的经略措施较多,但总的来说,可从政治、经济、文化上分析其主要实施的策略,以此探析清代中央政府的边疆政策及其实施效果...
关键词:清朝前期 青海藏区 土司制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