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BZW096)

作品数:85被引量:126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董迎春李心释姜永琢杨彧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民族大学西南大学复旦大学南洋理工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当代作家评论》《河池学院学报》《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更多>>
相关主题:当代诗歌诗歌语言话语写作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母体孕育内省——海子《太阳·土地篇》论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23年第4期16-27,共12页董迎春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朦胧诗以来现代汉语诗歌的语言问题研究”(11BZW096)的阶段性成果。
《太阳·土地篇》是海子晚期“太阳七部书”中最为秩序、整体的一部“大诗”。海子笔下的“太阳”与“土地”产生了某种宇宙感应的思想联结,形成一种异质、互文的文本效果。海子以探天地宇宙、感身心超验的心灵触角与原型意识,不断进行...
关键词:土地 母体 书写 互文 沟通 对话 
语言的锐见——论李心释《非有非无》诗歌话语特点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5期22-32,共11页董迎春 温天强 
201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朦胧诗以来现代汉语诗歌的语言问题研究”(11BZW096)。
语言是诗歌表达的载体。比起对诗歌技巧的使用,关注语言本身的表意更能让诗歌展现出生命的活力,这需要清醒的语言本体意识与富有思辨的语言思维。语言学家写诗既是对语言的体悟,也是对语言表达可能的探索及对语言理论的思考。李心释语...
关键词:李心释诗歌 语言张力 生命意识 
诗歌修辞中的元语言现象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期50-58,共9页温迪涵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朦胧诗以来现代汉语诗歌的语言问题研究”(11BZW096)。
诗歌修辞中的元语言现象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诗歌中的显性元语言修辞,包括释义元语言修辞、明喻元语言修辞、自元语言修辞与指称元语言修辞;另一类是诗歌修辞中隐性的元语言运作,包括隐喻、双关。在第一类现象中,显性元语言修辞因处...
关键词:元语言 诗歌 修辞 
现代汉诗中AA韵律构式与句法移变的关系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21年第6期49-56,共8页农玉红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朦胧诗以来现代汉语诗歌的语言问题研究”(11BZW096)。
通过考察现代汉诗中形容词AA韵律构式及相关的句法问题,探讨韵律压制句法移变的机制与动因。将句法移变分为形式特征移变与语义类型移变,并相应地分成四小类。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形式特征移变的识解原则、语义类型移变的压制原则两个角...
关键词:现代汉诗 AA韵律构式 压制 句法移变 
中国“90后诗歌”新世纪发展回顾与反思
《河池学院学报》2021年第5期19-25,共7页覃才 赵卫峰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中国少数民族诗歌的文学人类学研究”(2021TS086);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朦胧诗以来现代汉语诗歌的语言问题研究”(11BZW096)。
新世纪以来,中国"90后诗人"的诗歌写作逐渐成熟,但仍然未达到中国诗坛对他们一代人的写作期待。梳理新世纪以来中国诗坛、中国学界对"90后出生的诗人""90后诗歌"的代际命名过程,能够呈现"90后"一代年轻诗人及其诗歌写作的发展理路。作...
关键词:新世纪诗歌 “90后诗人” “90后诗歌” 中国青年诗歌 
论满族诗人安然诗歌的离散审美、叙事特征及书写价值被引量:1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3期71-77,共7页董迎春 覃才 
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专项(项目批准号:桂教科研[2019]17号);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11BZW096)。
80后满族青年女性诗人安然是北方人,南下求学之后,就一直生活于南方。这种从北到南的地理空间位移,生成了她个人关于民族文化、关于异乡生存的离散性审美。因为少数民族的族性身份、身居现代城市当中的离散体验,以及本身的女性身份和哲...
关键词:安然 离散书写 满族诗歌 少数民族诗歌 
诗歌魔方:当代诗中隐喻与转喻的关系被引量:1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2期48-54,共7页姜永琢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朦胧诗以来现代汉语诗歌的语言问题研究”(11BZW096);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符号学巴黎学派的语言哲学思想”(14YJC72011)。
重新认识当代诗歌中的反隐喻现象是一个重要的当代诗学课题,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研究、修辞学领域的四体演化模式以及雅柯布森的隐喻与转喻关系理论可成为反思的框架。反隐喻并不是非隐喻,而是与隐喻相对的转喻写作。隐喻与转喻的关系可描...
关键词:当代诗 诗歌语言 隐喻 转喻 
诗歌与现实的象似性路径被引量:1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1年第4期25-27,共3页农玉红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朦胧诗以来现代汉语诗歌的语言问题研究”(11BZW096);2017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中国文化“走出去”背景下的桂北唐宋诗词认知英译研究,项目基金号:2017KY0850。
象似性是诗歌创造情感与现实之间相互联系的方式。诗歌象似性可分为成分象似和关系象似两个过程。成分象似通过情感与现实的同构性为语言映射现实提供通道。关系象似将情感概念化,以备进一步抽象为语义。诗歌与现实的连接过程是成分象...
关键词:象似性 诗歌 现实 符号学 
论少数民族诗歌的族性本体、文化书写及共同体价值被引量:13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期155-164,共10页董迎春 覃才 
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广西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中心”项目“广西少数民族诗歌的文学人类学研究”(项目编号:2020CXZD02);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朦胧诗以来现代汉语诗歌的语言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1BZW096)。
少数民族诗歌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民族身份、语言、题材则是界定少数民族诗歌本体属性的三项基本要素。20世纪50年代以来,少数民族诗歌本体属性的确立经历了学界复杂的论争与阐释过程。在民族身份、语言、题材的限定之...
关键词:少数民族诗歌 民族本体 文化书写 民族认同 中华民族共同体 
语言观演化与中国当代诗歌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21年第1期8-14,共7页李心释 
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朦胧诗以来现代汉语诗歌的语言问题研究”(11BZW096)阶段性成果。
对语言的探索自20世纪上半叶以来,远远超出语言学的领域,语言与人的关系在语言学内外得到了重新审视。超越语言或反语言的文学实践揭示出一个悖论:不可能有超越语言与符号之外的自由,只能悖论性地在束缚之上争取自由。近世俄国诗学对形...
关键词:语言观 当代诗歌 写作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