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9CYY008)

作品数:6被引量:80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兰凤利梁国庆张苇航梁杏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维也纳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华医史杂志》《自然辩证法通讯》《中国科技术语》更多>>
相关主题:中医学隐喻英译翻译双语语料库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医药卫生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基于隐喻认知的脉象术语英译研究被引量:11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年第6期760-763,共4页梁杏 兰凤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09CYY008)
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隐喻研究都有着悠久而连续的传统,早已超越了诗学、修辞学、语言学的局限,成为语言哲学、科学哲学、认知哲学所关注的重要命题。
关键词:隐喻认知 英译 脉象 科学哲学 语言学 
取象比类——中医学隐喻形成的过程与方法被引量:30
《自然辩证法通讯》2014年第2期98-104,128,共7页兰凤利 Friedrich G. Wallner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于语料库的中医典籍翻译研究"(09CYY008)~~
取象比类是中医学的核心方法论。"观物-取象-比类-体道"贯穿于中医学基本概念的形成、医理阐述和临床发展等各个方面,体现着"象-比-喻"的思维过程,并最终形成中医学中的隐喻、指导着临床实践、促进着中医学的发展。本文立足于中国传统...
关键词:取象比类 中医学 隐喻 
中医脉学在西方的译介与传播——以英文译介为中心被引量:2
《中华医史杂志》2013年第5期271-277,共7页梁杏 兰凤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语料库的中医典籍英译研究”(No.09CYY008);上海中医药大学外语中心研究生“创新能力项目”(No.P2910304)
霍尔姆斯、埃文-佐哈尔和图里共同建立的多元系统论视角下的描写性翻译研究方法论,将翻译置于历史、文化背景下进行考察、研究,为中医翻译史学研究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和方法.自第1部涉及中医脉学的西文译作17世纪问世以来,中医脉学在西方...
关键词:中医脉学 英文译介 中外医学交流 
中医学中“脉”与“经络”概念的源流与翻译被引量:8
《中国科技术语》2011年第1期54-58,共5页兰凤利 梁国庆 张苇航 
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资助项目(09CYY008)
追溯了"脉"与"经络"概念的源流,基于"中医典籍汉英双语语料库"分析了"脉"与"经络"现有的翻译,认为meridian、channel和vessel均可用于表达"经脉"——meridian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标准化译语,channel是目前西方流行较广的译语,但二者又...
关键词:中医学  经络 源流 汉英双语语料库 
中医学中“脏腑”的源流与翻译被引量:10
《中国科技术语》2010年第5期40-45,共6页兰凤利 梁国庆 张苇航 
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资助项目(09CYY008)
"脏腑"是中医学特有的概念,现有viscera and bowels、solid organs and holloworgans、depots and palaces、yin organs and yang organs、yin viscera and yang viscera、zang organs and fu organs(或zang-fu organs)、zang viscera a...
关键词:脏腑 源流 汉英双语语料库 翻译 
中医名词术语英译标准的哲学思考被引量:23
《医学与哲学(A)》2010年第7期72-73,共2页兰凤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语料库的中医典籍翻译研究";项目编号:09CYY008
中医名词术语英译标准应从哲学角度考量。绝大多数代表中医学专门知识的概念在中医典籍中通过隐喻、类比的方式命名、形成,体现着中医学特有的天人合一、取象比类的思维模式和方法论。因此,中医名词术语英译应采用反映其隐喻内涵的翻译...
关键词:中医名词术语 隐喻 英译 哲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