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CZX029)

作品数:9被引量:16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宋立林董卫国魏衍华更多>>
相关机构:曲阜师范大学武汉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平顶山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齐鲁学刊》《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集美大学学报(哲社版)》《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徐复观荀子一以贯之《论语》论语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荀子“天人并立”思想诠说被引量:2
《孔子研究》2022年第1期64-74,157,共12页纪洪涛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孔门后学与儒学早期诠释研究”(项目编号:12CZX029)之阶段性成果;“山东省泰山学者专项经费”资助。
"究天人之际"系中国古代思想史的永恒母题。荀子的思想大厦亦以其天人论为根基。荀子认为:"天道有常",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人可"制天命而用之",实现人的自我长养,进而通过践行礼义而成为圣贤,在德性人格上达到"与天地参"的境界。荀子...
关键词:荀子 人学 天人论 天人并立 
孟子的“圣人”观研究被引量:2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第10期55-59,共5页魏衍华 
国家社会科学青年项目"孔门后学与儒学的早期诠释"(编号:12CZX029)
崇"圣"、树"圣"与祭"圣"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孟子继承与弘扬此前文化中的"圣人"观思想,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圣人"观:一是从超越时空的角度说,圣人是"百世之师"者;二是从自我超越的角度说,圣人是"与我同类"者;三是从社会道德伦理...
关键词:孟子 圣人 与我同类 百世之师 人伦之至 
亲情与恩义:论荀子孝道观的价值维度被引量:2
《孔子研究》2017年第4期80-87,共8页周海生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孔门后学与儒学的早期诠释研究"(项目编号:12CZX029)的阶段性成果
儒家孝道所建构的人伦关系,基于血缘亲情与恩义而建立,蕴含着子女对双亲的感恩之情和家庭伦理责任。养亲、敬亲、顺亲、谏亲是考察儒家孝道的四个主要价值维度。与孔孟孝论强调"亲亲",注重子女对父母的养、敬、顺有所不同,荀子孝论以人...
关键词:亲情 恩义 荀子 孝道  
忠恕之道与孔门仁学——《论语》“忠恕一贯”章新解被引量:4
《现代哲学》2016年第4期97-102,共6页董卫国 
西南政法大学校级项目"儒家忠恕之道的理论内涵与历史源流"(2014BS01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孔门后学与儒学的早期诠释研究"(12CZX029)的阶段性成果
孔子之仁学并非抽象的理论体系,从根本上说,乃是归本于人格教养的实践智慧。"一以贯之"由孔子的人格境界展示了仁之通性的精神内涵。忠恕之道则是仁学最为根本的实践方法和必然性的诠释原则,集中体现了传统儒学"即工夫即本体"的学术精...
关键词:一以贯之 忠恕 仁学 孔子 论语 
赋古典以新义,出新解于陈编——徐复观先生先秦儒学诠释述略被引量:2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4期51-62,共12页宋立林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项目编号:12CZX029);全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5M572205)
徐复观先生是20世纪屈指可数的思想与学术俱称大师之人物,其对于先秦儒学之诠释,体现了其返本开新之宏愿,亦见其疏释中国文化之雄心。其于先秦儒学之诠释,有其独特之方法与态度自觉。徐复观所诠释之先秦儒学,主要体现于人性论与德治思...
关键词:徐复观%全释 先秦儒学 人性论 德治主义 
徐复观《中庸》新诠表微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2期1-8,共8页宋立林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2CZX029);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3CZX035);第57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2015M572204)
徐复观作为现代新儒家第二代的代表人物,一生致力于对中国文化的现代疏释工作,尤其是对早期儒家思想做过精深的诠释工作。其对《中庸》这一儒家经典的诠释,典型地反映出徐复观诠释思想的基本特征及诠释理路。徐复观对《中庸》文本成书...
关键词:徐复观 《中庸》 诠释 思想史 
徐复观先生之董子研究被引量:1
《衡水学院学报》2016年第2期28-37,共10页宋立林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2CZX029);第57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2015M572204)
董仲舒在中国儒学史的地位极为重要,然而现代新儒家群体对其大都忽视,惟独徐复观极其推重,在董子研究方面着力甚多。这一方面是出于徐复观对中国文化进行现代疏释的需要,也是其思想史研究理路的必然结果。徐复观对董子的研究是全方位的...
关键词:董仲舒 徐复观 汉代思想史 中国儒学史 公羊学 天人感应 
颜氏之儒考述被引量:2
《齐鲁学刊》2013年第4期10-18,共9页宋立林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孔门后学与儒学的早期诠释研究"(12CZX029)
《韩非子·显学篇》有"儒分为八"之说,其中"颜氏之儒"所指是否颜回一派,学者多有分歧。而之所以出现分歧,其中一个原因便在于颜子生卒年存在多种异说。通过对各种意见的分析考辨,我们确定颜子当少孔子三十岁,卒时为四十一岁。而且,颜子...
关键词:儒家八派 颜氏之儒 颜回 曾子 思孟 庄子 
儒学与战国时期社会互动研究被引量:1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81-84,90,共5页魏衍华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孔门后学与儒学的早期诠释研究"(12CZX029)阶段性成果
在乱离的战国之世,早期儒学还处于"不治而议论"阶段,但由于战国儒者的推动,它却以开放的姿态在其他地域得以广泛传播。在此过程中,儒学与其他区域文化,与战国诸子学形成了互动关系,为其在新时期的发展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滋养。当然,儒学...
关键词:战国 儒学 区域文化 道术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