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CFX060)

作品数:27被引量:143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李立丰高娜王充骆程李淑兰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日本关西学院大学日本中央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情报杂志》《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江汉学术》《青少年犯罪问题》更多>>
相关主题:应然司法人工智能教义学少年司法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社会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的适用边界探析被引量:7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6期84-90,共7页董璞玉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我国死刑案件审理过程中民意的拟制与导入机制研究”(13CFX060)。
目前,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的行政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的处罚范围时有交叉,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实务界对于“违法犯罪”这一概念做了扩张性解释,不当地扩大了刑事处罚范围;另一方面是犯罪成立的定量因素缺少统一的认定标准。最新...
关键词:非法利用信息网罪 刑事违法 行政违法 预备行为 
“机器意识”何以可能——人工智能时代“机器不能被骗”立场之坚守被引量:14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6期108-114,共7页陈俊秀 李立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我国死刑案件审理过程中民意的拟制与导入机制研究”(13CFX060)。
传统刑法理论囿于机器不存在意识和认知能力,无法陷入“认识错误”而处分财物或财产性利益的事实层面,得出“机器不能被骗”的刑法命题。以形式化算法为基础的人工智能无法充分模拟以“生物算法”为基础的人类意识,“机器意识”在理论...
关键词:人工智能 机器意识 诈骗罪 机器不能被骗 教义学阐释 
大数据背景下域外信息隐私权的困境及应对——以个人信息控制为切入点被引量:10
《情报杂志》2020年第12期88-95,共8页鲁冰婉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我国死刑案件审理过程中民意的拟制与导入机制研究”(编号:13CFX060);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编号:2016FRGG0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目的/意义]大数据背景下以个人信息控制权为核心的传统信息隐私权正在面临失灵风险,欧盟及美国以本国隐私利益的价值选择为依托,在个人数据保护方面做出了不同回应。只有明确价值选择对个人数据保护路径的决定作用,才能更好的指导个人...
关键词:大数据 个人信息保护 信息隐私权 价值选择 个人信息控制权 
人工智能时代刑事责任主体之再审视被引量:9
《广西社会科学》2020年第12期118-125,共8页王充 董璞玉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我国死刑案件审理过程中民意的拟制与导入机制研究”(13CFX060)。
刑法学界对人工智能体刑法地位的问题见仁见智,不同的观点之间形成了激烈的交锋,通过对不同观点的梳理和反思,得出的结论是人工智能体不能也不应成为刑事责任的主体。一方面,依据当前的科技发展水平,人工智能体获得辨认、控制能力和刑...
关键词:人工智能 刑事责任主体 刑事责任能力 主观罪过 
受贿罪的保护法益新说及其教义学展开被引量:6
《刑法论丛》2020年第1期330-359,共30页陈俊秀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我国死刑案件审理过程中民意的拟制与导入机制研究”(批准号:13CFX060)的阶段性成果
传统的"职务行为不可收买性说"在阐释受贿罪的法益过程中逐渐面临着诸多难以克服的弊病,以张明楷为代表的"类型化法益说"在论证具体受贿类型的法益时具有一定的说服力。然而,教义学视域下人们所寄望的刑法体系并不满足于简单的类型化拼...
关键词:受贿罪 法益 分配正义 禁止职务或职务行为的不当得利 公共资源分配机会平等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合理使用”制度研究——以2011~2017年公布的773份刑事判决书为研究样本被引量:19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2期85-92,共8页陈俊秀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我国死刑案件审理过程中民意的拟制与导入机制研究"(13CFX060)
传统个人信息保护制度架构已落后于大数据时代发展需求,既无法为用户隐私提供有效的保护,又严重掣肘信息经济时代数据红利的释放。个人信息合理使用制度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不经信息权利人的许可,也不必向其支付报酬而对公民个人信息的合...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 个人信息 合理使用 判断标准 
美国法学教育中苏格拉底教学法的变迁与反思被引量:5
《江汉学术》2018年第5期47-52,共6页李立丰 
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我国死刑案件审理过程中民意的拟制与导入机制研究"(13CFX060)
教学方法一直是美国法学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核心问题。近二十年来美国法学教学方法一直存在着争议与反复,在这一过程中,传统苏格拉底教学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批判,似乎正在逐渐退出历时舞台。但通过对这种教学法进行经验考察与理论分...
关键词:高等教育 法学教育 美国法学教育 苏格拉底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 
从“误想防卫过剩”到“假想防卫过当”:一种比较法概念的本土化解读被引量:6
《清华法学》2018年第3期95-117,共23页李立丰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我国死刑案件审理过程中民意的拟制与导入机制研究”(13CFX060); 2016年“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2016FRGG05); 吉林大学犯罪治理研究中心专项研究课题“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研究--以青少年死刑案件的审理为例”; 国家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研究成果.
日本刑事司法中用来解决所谓"误想防卫过剩者"犯意认定及刑罚适用问题的"两分法",彰显在刑事立法不完备的前提下,三阶层犯罪论体系的内在局限性。反观中国,因为刑事立法中规定了具备实质含义的故意以及较为宽泛的无限防卫权,使得类似问...
关键词:误想防卫过剩 假想防卫过当 犯罪论体系 二分法 
日本少年非行理论的问题意识、话语建构与研究路径被引量:5
《青少年犯罪问题》2018年第3期37-42,共6页李立丰 骆程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我国死刑案件审理过程中民意的拟制与导入机制研究"(13CFX060);2016年"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项目编号:2016FRGG05);吉林大学犯罪治理研究中心专项研究课题"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研究--以青少年死刑案件的审理为例"及国家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以鲇川润教授为代表的建构主义学派少年非行研究者认为,对于少年非行这一社会问题的理解,必须从"特殊处遇"这一前提出发,基于概念与实践的互动关系,赋予其关键概念范畴以含义,同时据此对于少年司法中的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并提出相关的解...
关键词:少年非行 建构主义 日本少年法 少年司法 
建构主义社会问题研究和青少年犯罪社会学被引量:3
《青少年犯罪问题》2018年第1期96-103,共8页鮎川潤 李立丰 鲁冰婉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我国死刑案件审理过程中民意的拟制与导入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3CFX060);吉林大学廉政建设专项课题“现阶段党的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研究”(项目编号:2015LZY039);吉林大学犯罪治理研究中心专项研究课题“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研究--以青少年死刑案件的审理为例”的阶段性研究成果;2016年“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项目编号:2016FRGG05)
社会建构主义,作为晚近发端于美国的犯罪学研究范式,与社会标签理论颇为近似,认为脱逸行为的产生依赖于人们对相关行为的具体界定以及对其作出的社会反应。针对诸如易于出现"盖利蝾螈"等现象的批判,社会建构主义演变出了三种不同的应对...
关键词:建构主义 犯罪学 青少年 日本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