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CZW008)

作品数:18被引量:8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郭勇陈菲儿覃银芳李爱林胡超更多>>
相关机构:三峡大学空军预警学院安徽农业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芒种(下半月)》《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衍变文学变革文学革命公共话语语言变革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书不尽言”及其现代衍变考论被引量:2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5期41-45,共5页郭勇 陈菲儿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现代语言观的兴起与中国文学观念的现代转型"(11CZW008)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是中国古人提出的两个关于表达和理解的重要文化论题。"书不尽言"涉及语言与文字、文字/书写与意义表达之间的关系等,其重要性绝不亚于"言不尽意",体现出古人对书、言、意辩证关系的理解。"系辞焉以尽其言"是古人给...
关键词:书不尽言 言不尽意 言文一致 文化认同 
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在中国研究中的应用及其反思被引量:2
《中国图书评论》2015年第11期58-64,共7页郭勇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现代语言观的兴起与中国文学观念的现代转型"(11CZW008)
“公共领域”作为一个重要的哲学概念,在西方学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一概念被海外汉学界和中国学界应用于中国问题的研究,成为一种新的潮流。这一现象值得我们关注和反思。
关键词:公共领域理论 中国研究 哈贝马斯 反思 应用 20世纪80年代以来 哲学概念 中国问题 
现代语言观与中国文学史研究的语言维度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5期72-76,共5页郭勇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1CZW008)
随着现代语言观念的兴起,"五四"及以后的学者在研究中国文学史时也形成了不同的观念与路线,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胡适的《白话文学史》是"托古改制",以白话演进为主线替白话文学寻找历史的根据;鲁迅的研究则是从文字到文学到文化,把握...
关键词:语言观念 中国文学史 胡适 鲁迅 郭绍虞 
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接受康德思想比较研究
《中外文论》2015年第1期143-149,共7页郭勇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现代语言观的兴起与中国文学观念的现代转型”(11CZW008)的资助
在中国现代文论领域有着重要影响的梁启超、王国维和蔡元培,都受到了康德思想的重要影响。他们都是为解决中国面临的现实危机,为启蒙民众、推进中国学术文化的现代转型而接受康德思想的,但各自的出发点、立场等,又存在着差异。梁启超是...
关键词:康德 梁启超 王国维 蔡元培 审美 美育 
《醉花阴》《声声慢》比较研究
《山花(下半月)》2015年第6期135-136,共2页郭勇 胡超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现代语言观的兴起与中国文学观念的现代转型”(11CZW008)
作为宋代成就最高的女作家,李清照的一生富于传奇色彩,她的词作更是千古传诵,值得细细品味。李清照出身名门,父亲李格非是当时著名的学者,母亲也是状元之女,在这样一个家庭环境中成长,李清照很早就表现出过人的才气,名动京师。李清照词...
关键词:醉花阴 《声声慢》 赵明诚 李清照词 靖康之变 千古传诵 人比黄花瘦 首词 女词人 李格非 
讲求文法与中国文学观念的现代变革被引量:1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76-79,共4页郭勇 李爱林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现代语言观的兴起与中国文学观念的现代转型"(11CZW008)
晚清与"五四"时代,文学变革与语言变革密切相关,而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就是文法问题。讲求文法,意味着对语言进行科学的探求。晚清知识分子关注文法,是为开启民智;"五四"知识分子则更是为使汉语运用变得精密化与科学化,提出了"欧化"...
关键词:文法 文学 启蒙 欧化 
“文学之文”“应用之文”之争与现代“文学”观念的发生
《长城》2014年第04X期207-208,共2页郭勇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现代语言观的兴起与中国文学观念的现代转型”(项目编号:11CZW008)
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他批判的靶子是"今日之文学",火力又集中于骈文、律诗,原因是骈文、律诗"不讲文法"故而"不通""言之无物",因而胡适大力号召"废骈废律"[1]。但如果从深层来看,则胡适此文涉及自古有之的...
关键词:文学传统 八事 载道 文质 刘半农 中国文学 国民文学 自古有之 文胜 戏曲小说 
民间取向与民族国家意识:“白话文学”与“国语文学”之辨析及其意义
《山花(下半月)》2014年第3期161-162,共2页郭勇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现代语言观的兴起与中国文学观念的现代转型”(11CZW008)
晚清与“五四”文学变革的最大成绩就是实现了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国语运动也有很大收获。然而,论者对“白话”、“文言”、“白话文”、“文言文”、“国语”等最基本、最关键的概念却语焉不详,导致了论述与论争中的混乱。袁红涛指...
关键词:白话文学 民族国家意识 语文学 白话文运动 意义 民间 “五四” 国语运动 
近代小说的政治修辞与语言表达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4年第2期169-179,共11页方国武 
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现代语言观的形成与中国文学观念的现代转型>(11CZW008);安徽农业大学第二批培育学科(文艺学)建设项目(2013ZDXK16)的阶段性成果
近代小说的政治书写呈现出两种语言修辞形态:一为政论性语言,以梁启超等人创作的政治小说为代表,这类语言面向民众启蒙,表达宏大的政治理念,极富有鼓动性;一为反讽性语言,以谴责小说语体为代表,它是主体基于俯视立场的一种"显其弊恶"的...
关键词:近代小说 政治修辞 语体转换 
认同的悲剧——《儒林外史》中鲁小姐的悲剧根源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S2期63-65,共3页张蕾蕾 郭勇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现代语言观的兴起与中国文学观念的转型"(11CZW008)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是一部对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进行百年反思,充满世纪悲凉的文化小说。在进行儒林写真的时候,它提供的是尖锐的讽刺眼光,尖锐得充满机智,尖锐带有悲悯。它不仅写了像周进和范进这样沉迷于科举,为科举献身的悲剧人物,...
关键词:鲁小姐 身份认同 悲剧命运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