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05JZD00011)

作品数:23被引量:146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赵立彬关晓红程美宝孙宏云桑兵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复旦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历史研究》《学术研究》《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历史教学(下半月)》更多>>
相关主题:文化学官制改革政治学解说专栏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艺术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政治趋迎与学术为用:黄文山历史观的“文化学”阐释
《人文杂志》2013年第6期91-95,共5页赵立彬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学驱动与本土需求:民国时期的文化学学科构建研究"(项目号:08BZS034);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近代中国的知识和制度转型"(项目号:05JZD00011)子项目"文化学在近代中国的倡导和命运"之阶段性成果
作为一名国民党党派学者,黄文山以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理论为主要学术资源,从"文化学"的视角来阐释"史则"与"史观",论证"民生史观"为最高的历史法则。黄文山历史观的"文化学"阐释,充分反映了国民党党派学者在意识形态建构过程中以学...
关键词:黄文山 历史法则 民生史观 文化学 
中国的“民族”与“边疆”问题——本期专栏解说被引量:9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88-94,共7页桑兵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近代中国的知识和制度转型"(05JZD00011)
以今日的观念论,中国现在的“民族”与“边疆”问题大体是联系在一起的。惯常使用的缩略语“老少边穷”,即是人们印象中二者存在紧密关系的显例。不过,认真追究,这样的观念看似有着历史文化的凭借,也在先验地接受了相关概念的前提...
关键词:“民族” 边疆 中国 解说 专栏 集合概念 历史文化 观念论 
“文化”的“译”与“释”:思想史背景下的概念引进和学科建构被引量:3
《史学月刊》2012年第6期73-79,共7页赵立彬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西学驱动与本土需求:民国时期的文化学学科构建研究"(项目批准号:08BZS034);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近代中国的知识和制度转型"(项目批准号:05JZD00011)子项目"文化学在近代中国的倡导和命运"之阶段性成果
现代意义上的"文化"一词作为一种新概念,在近代中国经历了译介和阐释的过程,与其相关的讨论吸引了众多民国学人。"文化"概念被中国思想界广为接受,对其内涵、理论的认识不断丰富和深入,进而出现了"文化学"学科的倡导和建构,使关于"文化...
关键词:文化 文明 文化论战 文化学 
近代知识转型与中国“文化学”的产生被引量:2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67-74,共8页赵立彬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学驱动与本土需求:民国时期的文化学学科构建研究"(08BZS034);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近代中国的知识和制度转型"(05JZD00011)
与在西方学科体系中的地位相比,"文化学"在中国现代学科建立的过程中,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发展"。这是中国学人在近代知识转型背景下主动"建构"的结果。西学的学科概念、学术理论和学科形式,启发和推动了中国学人对于"文化学"的建构。经...
关键词:文化学 西学 近代知识转型 中国“文化学” 
“少数民族”概念的产生与早期演变——从1905年到1937年被引量:26
《民族研究》2011年第3期1-11,108,共11页杨思机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体系转型"(05JZD00011)的部分研究成果
近代中国人指称的"少数民族"概念,主要有清末排满革命思潮,欧洲"保护少数民族条约"和共产国际的民族与殖民地理论三种思想来源,通过混同使用,内涵外延互有交叉。对国内民族问题意见纷纭的重要原因在于,各自所依据的外来民族理论原本渊...
关键词:少数民族 弱小民族 被压迫民族 少数民族问题 
苏曼殊文化取向析论被引量:3
《历史研究》2010年第5期98-118,共21页敖光旭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项目号05JZD00011);中山大学211工程第3期的部分研究成果
苏曼殊浪漫主义不是西学东渐的直接产物,而是固有文化生态发生结构变动之结果。国粹主义和遗民情结,佛学之境界及悲剧精神,构成其早期浪漫主义的内核与独特范式。苏曼殊浪漫主义虽具抵抗现代性倾向,但内涵、特质却与西洋主流浪漫主义迥...
关键词:苏曼殊 文化路向 浪漫主义 保守主义 
辛亥鼎革士子的政治选择及其对革命的认知——以云南绅耆为例被引量:1
《昆明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54-58,共5页赵蕊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05JZD00011)
辛亥鼎革,清季士子大部分以积极的姿态融入民国,即使自况为"遗老"、"遗民"者,其身份界定亦大有讨论余地,其中曲折甚有探讨之处。以云南绅耆在鼎革之际的政治选择的过程及其对辛亥革命的认知为例,我们可以看到清朝与民国之间存在明显的...
关键词:辛亥革命 清季士子 云南绅耆 政治选择 心理感受 
分科的学史与分科的历史——本期专栏解说被引量:7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66-71,共6页桑兵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近代中国的知识和制度转型"(05JZD00011)
关键词:历史 分科 学史 学科发展史 解说 专栏 观念系统 共同性 
“有学”“无学”之辨:20世纪初“科学”标准下的中学自省被引量:7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72-84,共13页张帆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近代中国的知识和制度转型"(05JZD00011)
20世纪初年,学界曾经发生过一场关于中国是否"有学"的讨论。讨论由梁启超发起,《新世界学报》、《大陆》回应。三方均欲依傍西学的分科概念反省中学,但在模糊的"科学"标准下,梁启超认为中国古代"有学",近代"无学",欲以"科学"为榜样,对...
关键词:“有学” “无学” 科学 中学 
由“经济”到学术:现代政治学科在北京大学的建立被引量:6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85-97,共13页孙宏云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05JZD0001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政治学科在近代中国的形成"(06CZS018)
现代政治学科在北大的建立经历了一个由知识变动与权力规训的复杂过程。清末,经世思潮与"中体西用"论结合,催生了京师大学堂等新式教育机构,以此来接纳西学与西政。由于立学宗旨尚停留在传统的经世济民之政治概念上,统治者便力求将法政...
关键词:北京大学 政治学 蔡元培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