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BAA120010)

作品数:31被引量:645H指数:1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冯建军刘霞胡友志薛传会祝爱武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南京晓庄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教育学术月刊》《南方职业教育学刊》《教育研究》《中小学德育》更多>>
相关主题:公民教育教育论教育教育哲学主体间性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适合的教育”:内涵、困境与路径选择被引量:49
《南京社会科学》2017年第11期141-149,共9页冯建军 刘霞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我国教育哲学学科发展的世纪反思与人学建构"(BAA120010);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中国公民教育的本土实践:基于百年母语教科书的文本分析"(17YJC880071)的阶段性成果
"适合的教育",即适合学生的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价值取向。"适合的教育",首先是合乎人性的教育,其次是适合学生群体特点的教育,再次是适合学生个体的教育。三者具有词典式顺序,不可颠倒,也不可偏废。班级授课制是"适合的教育"的...
关键词:适合的教育 共同性 差异性 班级授课制 
不羞辱与正派教育制度被引量:11
《教育学报》2017年第5期12-19,共8页胡友志 冯建军 
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一般项目"我国教育哲学学科发展的世纪反思与人学建构"(项目编号:BAA120010)的研究成果
教育生活中的制度性羞辱以排斥、贬低、支配和污名为主要类型。作为一种精神伤害,教育羞辱造成受教育者自我厌憎与"习得性无助",个性泯灭与"标签内化",丧失自主与过度服从,权威人格与逆反心理等危害。正派教育的第一原则是教育制度"不羞...
关键词:教育羞辱 不羞辱 正派教育 底线伦理 
教育何以关涉人的尊严被引量:14
《教育研究》2017年第9期12-22,共11页胡友志 冯建军 
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一般项目"我国教育哲学学科发展的世纪反思与人学建构"(项目编号:BAA120010)的研究成果
尊严标识人的存在,而教育使人成为人,这就为教育关涉人的尊严提供了基本的依据。尊严是个体精神成长的奠基性价值,也是社会公共生活的首要价值。教育的本己价值在于促进受教育者的人格和精神健全发展,促进社会合作与团结是其社会功能的...
关键词:教育 尊严 精神成长 尊严生活 
课堂公平的教育学视角被引量:32
《教育发展研究》2017年第10期63-69,共7页冯建军 
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一般项目"我国教育哲学学科发展的世纪反思与人学建构"(BAA120010)的阶段性成果
课堂是实现学校内部公平的重要场所。课堂公平就是教师在课堂中赋予每个学生平等的权利、均等的机会和底线的教育资源,根据每个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而自由的个性化发展。课堂公平包括三个层面:平等性公平:同等情况,同等对待...
关键词:课堂公平 平等性公平 差异性公平 发展性公平 
关于建构教育人学的几点设想被引量:16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年第2期57-67,共11页冯建军 
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一般项目"我国教育哲学学科发展的世纪反思与人学建构"(BAA120010)
"育人为本"的新时代呼唤教育人学的诞生。教育人学是以教育中的整体人为研究对象,探讨整体人与教育之间的关系及其规律的学科。区别于教育中以人为对象的其他学科,教育人学总体上属于哲学,是以教育哲学思维为主,横跨许多学科的综合性学...
关键词:人学 教育人学 学科 
论教科书参与公民教育的历史先声——基于《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的文本分析
《当代教育与文化》2016年第6期16-21,共6页刘霞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项目"我国教育哲学学科发展的世纪反思与人学建构"(BAA120010)的阶段性成果
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初始,非常重视教育的除旧立新。教科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程内容的载体,因而成为教育变革的重要依托。为编写出符合民国宗旨的新式教科书,各大出版社积极应对,努力探索。其中商务印书馆编写的《共和国教科...
关键词:教科书 新国文 公民教育 本土化 
教育哲学中的“人”与人的“教育哲学”被引量:7
《教育学术月刊》2016年第10期3-12,共10页冯建军 
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一般项目"我国教育哲学学科发展的世纪反思与人学建构"(BAA120010)
哲学是探讨人生意义的学科。教育以人为对象,以育人为目的。因此,人是哲学和教育的共同主题。一定意义上,可以把教育哲学界定为关切人生意义,引导人不断成"人"的实践哲学。然而,传统的教育哲学存在着人的神圣化、抽象化、终极化倾向,导...
关键词:哲学 教育哲学 人学 
从主体间性、他者性到公共性——兼论教育中的主体间关系被引量:100
《南京社会科学》2016年第9期123-130,共8页冯建军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教育哲学学科发展的世纪反思与人学建构"(BAA120010)的阶段性成果
公共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实现公共性,并非要消灭个人主体性,而是以个人主体性为前提。但个人主体性必须超越"唯我论",走向主体间性和他者性。主体间性中主体与主体的关系实现了对主体性中主体与客体关系的超越,他者性中他者的...
关键词:主体间性 他者性 公共性 主体教育 
他者性:超越主体间性的师生关系被引量:92
《高等教育研究》2016年第8期1-8,共8页冯建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BAA120010)
师生关系是一种基本的教育关系。在主体性视野中,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象化关系。主体间性超越师生的对象化关系,走向师生之间的平等交往,这是师生关系认识和实践的进步。但它仍以主体的"为我性"为根基,外在主体间性反映的是主...
关键词:主体间性 他者性 师生关系 
实践-生成论的教育人学范式被引量:11
《教育研究与实验》2016年第2期28-33,共6页祝爱武 冯建军 
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一般项目“我国教育哲学学科发展的世纪反思与人学建构”(BAA120010)的研究成果
教育理论以人性假设为支撑。传统教育理论中诸多的人性假设都是一种"本体论-本质主义"人学范式,它以物的方式考察人性,结果把人性抽象化,导致了人的失落。打破这种物性思维范式,以人的方式把握人、认识人,本文提出"实践-生成论"的人学范...
关键词:人性 本体论-本质主义 实践-生成论 教育人学范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