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1EZW001)

作品数:55被引量:208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李伟民方汉文朱安博岳峰李红梅更多>>
相关机构:苏州大学四川外语学院北京大学盐城师范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中国文化研究》《外语研究》《外语学刊》《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莎士比亚比较文学翻译研究文化身份译介学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当代诗学话语中的中国诗学理论体系——兼及中国诗学的印象式批评之说被引量:5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1-8,共8页方汉文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比较文论与批评的历史阶段与类型学研究"(01EZW00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东方与西方:文学的交流和影响"(01JAJZD750.11-4001)
当代诗学话语中流行的看法认为,中国诗学是一种印象—点评式批评,缺乏理论性与体系性。实际上,中国诗学是一种具有理论话语、辩证文化逻辑与思维方式的理论体系,拥有独特的理论范畴与中心观念。中国的诗话词话是中国诗学的主流,是中国...
关键词:诗话词话 印象式批评 中国诗学 理论体系 
从殖民主义到后殖民主义的双重空间——对莎士比亚《暴风雨》的两种解读被引量:8
《外国语文》2009年第4期52-55,共4页李伟民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重大课题"东方与西方:文学的交流和影响"(项目批准号01JAZJD750.11-44001);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中外比较文论和批评的历史阶段与类型学研究"(项目批准号01EZW001)成果之一
从前殖民与后殖民的角度解读莎士比亚的《暴风雨》使我们得到了大体相同的结论。从殖民压迫与后殖民出发使我们看到了《暴风雨》中压迫与反压迫的斗争,但前者突出的是阶级、民族之间的斗争,后者突出的是话语状态。二者具有渊源关系。
关键词:后殖民主义 殖民主义 莎士比亚 《暴风雨》 
旅行写作与身份认同——E.M.福斯特小说中“联结”的最终尴尬被引量:1
《外国语文》2009年第1期66-70,共5页岳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五规划项目课题(01EZW001);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06SJD750004)
E.M.福斯特在小说中率先关注英国人"发育不良的心"这一主题,进而提出改变"逻辑"的"联结"。然而福斯特式的"联结"在不同文化之间的融通中一次次地遭遇各种迷惘和尴尬,也造成了作品的文化逻辑与作者的主观意图的断裂。福斯特的四部代表性...
关键词:发育不良的心 联结 文化身份 英国中心主义 
译介学的名与实被引量:7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年第8期1-5,20,共6页朱安博 朱凌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五规划项目课题"中外比较文学理论和批评的历史阶段与类型研究"(项目批号:01EZW001)成果之一;安微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跨越边界的旅行--跨文化语境下的翻译文学研究"(项目批号:2006sk324)的成果
译介学与传统的翻译研究有所不同,它是比较文学视野中的翻译研究,是从文化角度研究翻译。目前,在译介学研究领域,大多是从译介学与比较文学的关系、译介学与传统翻译研究的相同和相异点进行研究。本文从译介学的基本概念与意义出发,提...
关键词:译介学 翻译研究 比较文学 
“形式与方法的创新者”——康拉德小说叙事艺术的革新
《唐山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66-69,共4页杜明业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外比较文论和批评的历史阶段与类型学研究"(01EZW001)
康拉德的小说以深刻的主题、广阔的背景和精湛的叙事艺术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不仅在小说的叙事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继承了英国文学的传统,而且敢于创新,如主张从"内部视点"进行人物描写和叙述事件,引入叙述者"马罗",提出并尝...
关键词:康拉德 叙述视角 叙事者 叙事时间 
高师比较文学教学改革与中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对接研究被引量:1
《教育探索》2008年第8期22-23,共2页岳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五"规划课题(01EZW001)
中学语文新课程改革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方面对高师比较文学教学改革提出了新挑战。高师比较文学教学改革与中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对接,要求高师比较文学教学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及教材建设等方面要进行系统性...
关键词:高师比较文学 中学语文新课程 改革对接 
文化的批判与历史的重构——《耻》的流散文学解读被引量:9
《外语研究》2007年第5期89-92,共4页朱安博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五规划项目课题"中外比较文学理论和批评的历史阶段与类型研究"(项目批号:01EZW001)的成果之一;浙江省社科联课题"流散的文化与文学"(07B13)成果之一
在当今全球化语境下,流散文学研究近年来引起了国内外的高度重视。从民族和文化身份的角度来阅读分析流散文学文本己经成为文化研究中的一个热门话题。本文以库切的《耻》为代表从文化视角对流散文学进行深刻的剖析,关注流散的生存状态...
关键词:流散文学 库切的《耻》 文化批判与重构 
“世界文学”的阐释与比较文学理论的建构被引量:6
《东方丛刊》2007年第3期193-212,共20页方汉文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比较文论与批评的历史阶段与类型学研究>(批准号01EZW00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重大课题<东方与西方:文学的交流和影响>(批准号01JAJZD750.11-4001)的成果之一。
当代比较文学研究中东西方对话的经验提醒我们,围绕重要概念发生争论乃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同时也要看到,不同视域的学术争论有其不可替代的积极意义,阐释的多样化正表现出不同文明的价值尺度与视域的差异,东西方不同意见的交锋客观...
关键词:“世界文学” 比较文学理论 阐释 比较文学研究 概念发生 学术争论 积极意义 价值尺度 
《维纳斯与阿董尼》对人性与自然的歌咏被引量:5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80-84,共5页李伟民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01JAZJD750.11-44001);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1EZW001)
对莎士比亚的长诗《维纳斯与阿董尼》的研究一直都非常薄弱,所以有必要对其进一步探讨。《维纳斯与阿董尼》通过褪去了神性的维纳斯的人间之恋,张扬了人性,将人性中最本质的东西在“爱”与“美”中表现出来,将爱与自然联系起来,并赋予...
关键词:莎士比亚 《维纳斯与阿董尼》 人性 自然 爱与美 
《红字》人物关系的后结构主义解读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87-91,共5页张海蓉 
国家社科基金(01EZW001)
运用拉康的后结构主义精神分析理论研究美国作家霍桑小说《红字》可以合理阐释小说中四个主要人物之间的结构关系,展示齐灵渥斯由“大写的他者”向“小写的他者”的发展过程。齐灵渥斯对于丁梅斯代尔、海丝特和珠儿本来应作为大写的他者...
关键词:分析者 大写的他者 小写的他者 菲勒斯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