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6Y0116E)

作品数:13被引量:20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朱和双李金莲更多>>
相关机构:楚雄师范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宗教学研究》《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贵州民族研究》《文学与文化》更多>>
相关主题:信仰阿昌族叙事女神地方文化研究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文学军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缅铃与云南:重拾一个“内部东方主义”的神话被引量:1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2013年第1期224-235,482,共13页朱和双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阿昌族巫蛊信仰的现代变迁研究”(项目批准号07XZJ010);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阿昌族巫蛊信仰的人类学研究”(项目批准号6Y0116E)阶段性成果
明清时期,云南地方的"淫乱"印象与华夏文化圈边界的拓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有关"缅铃"的传闻大抵起源于元初的征缅战争,而流行于明清两代。对于汉化族群来说,云南及其徽外作为一个"想象的异邦"充满了无限的神秘感,尤其是那里的"非我族类"...
关键词:明清时期 滇缅边地 淫乱叙事 历史情境 族群认同 
巴蜀地区的“小神子”信仰及其文化谱系被引量:3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1-7,共7页朱和双 
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阿昌族巫蛊信仰的现代变迁研究"(项目批准号:07XZJ010);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阿昌族巫蛊信仰的人类学研究"(项目批准号:6Y0116E)阶段性成果
从明朝初年开始,大批汉族移民跟随远征的军队从江浙一带进入到西南地区,随之带来的邪恶神灵(如五通神等)被当地原住民贬称为"小神子"。在不同的族群文化和民间宗教快速嬗变的过程中,小神子也逐渐演化成为一种无意识的集体信仰。据说其...
关键词:巴蜀地区 “小神子” 历史记忆 民间传闻 文化谱系 
潭凹神、淫祠与攀附:滇西南地区的姑奶奶信仰(上)——兼论云南楚雄地方文化研究中被忽视的几个问题被引量:1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7期37-52,共16页李金莲 朱和双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阿昌族巫蛊信仰的现代变迁研究";项目批准号:07XZJ010;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阿昌族巫蛊信仰的人类学研究";项目批准号:6Y0116E
楚雄坝居族群迎送"陶凹奶奶"的传统庙会活动与大理洱海周边盛行的"姑奶奶祭"有诸多相似之处,其中就包含着作为仪式医疗的某些文化特征。在原始道教的精神结构中,"姑奶奶"作为地下水源的掌管者直接影响到每个村民的生老病死,因此她逐渐...
关键词:滇西南地区 稻作民族 姑奶奶信仰 原始道教 女神政治 
潭凹神、淫祠与攀附:滇西南地区的姑奶奶信仰(下)——兼论云南楚雄地方文化研究中被忽视的几个问题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10期39-53,共15页李金莲 朱和双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阿昌族巫蛊信仰的现代变迁研究";项目批准号:07XZJ010;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阿昌族巫蛊信仰的人类学研究";项目批准号:6Y0116E
楚雄坝居族群迎送"陶凹奶奶"的传统庙会活动与大理洱海周边盛行的"姑奶奶祭"有诸多相似之处,其中就包含着作为仪式医疗的某些文化特征。在原始道教的精神结构中,"姑奶奶"作为地下水源的掌管者直接影响到每个村民的生老病死,因此她逐渐...
关键词:滇西南地区 稻作民族 姑奶奶信仰 原始道教 女神政治 
潭凹神、淫祠与攀附:滇西南地区的姑奶奶信仰(中)——兼论云南楚雄地方文化研究中被忽视的几个问题被引量:1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8期38-43,49,共7页李金莲 朱和双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阿昌族巫蛊信仰的现代变迁研究";项目批准号:07XZJ010;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阿昌族巫蛊信仰的人类学研究";项目批准号:6Y0116E
楚雄坝居族群迎送"陶凹奶奶"的传统庙会活动与大理洱海周边盛行的"姑奶奶祭"有诸多相似之处,其中就包含着作为仪式医疗的某些文化特征。在原始道教的精神结构中,"姑奶奶"作为地下水源的掌管者直接影响到每个村民的生老病死,因此她逐渐...
关键词:滇西南地区 稻作民族 姑奶奶信仰 原始道教 女神政治 
从“绿瓢”与“秋狐”看中国的老虎外婆型故事被引量:2
《文学与文化》2012年第3期98-109,共12页朱和双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阿昌族巫蛊信仰的现代变迁研究"(项目批准号07XZJ010);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阿昌族巫蛊信仰的人类学研究"(项目批准号6Y0116E)的阶段性成果
从元代开始在汉籍中频繁出现的"罗罗"、"绿瓢"与"秋狐"始终同华夏边缘的彝语支族群纠缠在一起。不可否认,所谓"蛮人老则化虎"的传说有着潜在的传播路线,这是江南汉族移民向中西部地区不断拓展的结果。作为祖灵的"虎神"能够庇护子孙后代...
关键词:华夏边缘 民间故事 野兽外婆 弃老习俗 祖灵信仰 
滇西南地区的“山魈”与“独脚五郎”蠡测
《古代文明》2012年第2期99-111,114,共13页李金莲 朱和双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阿昌族巫蛊信仰的现代变迁研究"(项目批准号:07XZJ010);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阿昌族巫蛊信仰的人类学研究"(项目批准号:6Y0116E)阶段性成果
从明朝初年开始,大批汉族移民随远征的军队进入云南各地,随之带来了他们自己的民间信仰。在不同的族群文化互相融合的过程中,作为邪神的"独脚五郎"逐渐演化成为一种"没有教义"的群体信仰。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在名称上有不同的叫法,但其作...
关键词:滇西南地区 倒脚仙 独脚五郎 历史记忆 文化变迁 
云南少数民族“蛊女”意象的定格与超越——以《摩雅傣》为起点的叙事策略分析被引量:2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10期49-57,74,共10页朱和双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阿昌族巫蛊信仰的现代变迁研究";项目编号:07XZJ010;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阿昌族巫蛊信仰的人类学研究";项目编号:6Y0116E
明清以来的汉文典籍中有关妇女"蓄蛊"的蛮夷化书写与华夏文化圈边界的拓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新中国建立以后,云南边地那些被诬蔑会放蛊害人致病的少数民族妇女很快便成为作家文学争相涉足的叙事母题;在旧社会被侮辱与受损害的"琵琶鬼"作...
关键词:云南边地 少数民族 蛊女叙事 精神结构 刻板印象 
女性、财富与危险:云南民间的小神子信仰被引量:1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41-50,共10页李金莲 朱和双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阿昌族巫蛊信仰的现代变迁研究";项目编号:07XZJ010;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阿昌族巫蛊信仰的人类学研究";项目编号:6Y0116E
从明朝初年开始,大批汉族移民随远征的军队进入云南各地。在与当地族群不断进行文化交融的过程中,汉族移民随之带来的"独脚五郎"、"三霄娘娘"等被云南原有居民不太恭敬地贬称为"小神子"。小神子的神性与一般主神不同,虽然它能给主人家...
关键词:云南民间 汉化族群 小神子信仰 精神结构 文化认同 
南方民族蛊女叙事中的拯救意识与悲剧情结
《民族文学研究》2009年第4期113-118,共6页朱和双 李金莲 
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阿昌族巫蛊信仰的现代变迁研究>[项目批准号07XZJ010];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阿昌族巫蛊信仰的人类学研究>[项目批准号6Y0116E]阶段性成果
将悲惨的蛊女当作叙事母题的作家群,主体是少数民族/男性作家,其中也不乏汉族/女性作家。在新中国建立初期,旧社会被侮辱与受损害的蛊女被描述为一种民族新生的象征而获得解放。到改革开放以后,在有关蛊女叙事的重复书写中,主人公的悲...
关键词:南方民族 巫蛊文化 叙事母题 拯救意识 悲剧情结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