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项目(JA05166S)

作品数:3被引量:21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张传彪许秀玲更多>>
相关机构:宁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漳州师范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中国科技翻译》《乐山师范学院学报》更多>>
相关主题:修辞效果名动转用名词动词化名词动词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3
视图:
排序:
从莫里斯的“符号意义”看大学英语词汇教学被引量:4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10期123-125,共3页许秀玲 
福建省教育厅社科研究项目<汉字背景对中国人英语认知与英汉翻译的影响>系列论文之一(项目编号J:A05166S)
词汇是语言教学的基础。文章作者结合美国语言学家莫里斯的语言符号意义观,即词语具有指称意义、言内意义和语用意义的观点,对英语词汇教学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词汇教学 指称意义 言内意义 语用意义 
论名词动词化与“语言经济原则”被引量:17
《中国科技翻译》2006年第3期40-43,共4页张传彪 
福建省教育厅社科研究项目"汉字背景与汉语‘音韵律’对中国人英语认知与英汉翻译的影响"(JA05166S)系列论文之一
名词动词化现象在英语中越来越普遍,其对汉语的影响也日益显现。名词到动词的转化既能体现“语言经济原则”,又能提高表达效果,达到生动、形象、言简意赅的修辞目的。名词到动词的转化为什么会产生如此效果呢?关键在于其便捷有效的语义...
关键词:名词 动词 名动转用 修辞效果 语言经济原则 
从汉字源头看解构主义翻译理论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103-108,共6页张传彪 
福建省教育厅社科研究项目A类课题阶段性成果(JA05166S)
“延异”和“能指”是解构主义翻译理论质疑意义和原意确定性,进而突显译者主体性地位的两个重要概念。作者从表意汉字不随语音变化而变化的属性以及汉语文化的共时态特点出发,对“能指”和“延异”在西方文字及文学文本中所具有的不同...
关键词:汉字 能指 延异 解构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