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动转用

作品数:22被引量:228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徐盛桓高芳张传彪傅瑜张彩霞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大学宁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西南交通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科技信息》《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产业与科技论坛》《外语教学》更多>>
相关基金: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隐喻角度探析名动转用的修辞效果——以CNN新闻语篇为例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年第17期149-151,共3页于婷婷 
名词动词化现象在英语语篇中的运用越来越普遍,其对汉语的影响也日益显现。名动转化体现了语用学中"语言经济原则"和"效率原则",使文本达到了简洁有力、生动传神的修辞效果。本文以新闻语篇CNN为语料,从隐喻角度探析名动转化所体现的修...
关键词:名动转用 语言经济原则 隐喻 修辞效果 
大学英语中名动转用的多元化认知研究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3年第2期19-21,共3页吴艳霞 彭咏梅 
江西省教育厅教改课题(JXJG-12-9-16)资助项目
名动转用是有效表达思想的语言方式。笔者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来研究名词动用的生成理据。分析和探讨这种转化,有利于学生扩张词义和提高语用能力。
关键词:名动转用 语义 语法 修辞 
名动转用、相关语义成分与非范畴化被引量:1
《广西社会科学》2013年第3期156-158,共3页杨希英 
名动转用的语义基础、机制等还存在认为名动转用的语义基础是名动互含,认为名动转用的机制是渐变等问题。实际上,名动转用的语义基础是相关语义成分,即词的特殊的、非本质的语义成分;名动转用的机制是突变,不存在一个既可以解释为名词...
关键词:名动转用 相关语义成分 突变 渐变 
名动转用研究与“语言经济原则”
《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第2期109-110,共2页隋晓雪 
名动转用是英语的一种活跃的构词法,它是指名词临时转(活)用作动词的一种构词方法。分析和探讨这种转化,对于我们理解和运用英语语言,观察英语语言的变化发展,研究英语的词汇类型学以及语法同语义的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名动转用 修辞效果 语言经济原则 
网络新名词为主的名动转用探析被引量:1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47-51,共5页赵爱萍 
浙江省2010年度教育规划研究课题(SCG-217)
本文从社会语言学角度,试图运用语言学家的研究成果探讨以网络新名词为主的名词(临时)动用及其语义内涵。名动转用,特别是网络新词带来的名动转用越来越普遍且日益地被创新。此外,用实例说明名动转用形式体现了语言的新颖创新,思维过程...
关键词:名词动用 语言创新 语义内涵 
英语名动转用浅谈
《科技信息》2009年第36期I0003-I0003,共1页李成忠 李静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2008SK186)资助
名词转化成动词这一现象一直是语言学家和学者研究的对象。本文主要探讨适于转化成动词的名词的类别属性、名生动词的语义变化、语体色彩及修辞作用等。
关键词:原生名词 名生动词 名动转用 
英汉名动转用的认知机制
《中国电力教育》2008年第7期252-254,共3页韩佳玲 
名词转用作动词是英汉语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名词转用作动词实质是一种概念转喻,是以事物为参照点来确定目标体关系的认知过程。在词类的进一步转化过程中,概念隐喻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认知视角对英语和汉...
关键词:名动转用 认知 隐喻 转喻 
英语名动转用的思考
《嘉兴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99-102,共4页叶忠星 查琳 
分析了英语名动转用主要子类别的频率及其认知基础,探讨了从语法隐喻的角度阐释名动转用的错误,指出名动转用潜在的非人格化倾向,并阐明了其对教学、词典编撰和汉译英的启示。
关键词:名动转用 语法隐喻 非人格化 
名动转用的修辞效果——析名动转用中的隐喻思维
《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08年第1期138-139,共2页孙硕 
名词转用作动词是英语中极为普遍的现象,其产生的鲜明的修辞效果主要来源于名动转用过程中体现出的隐喻思维过程。本文从四个方面分析了此转用过程中隐喻思维的具体体现,试图从认知的角度揭示名动转用修辞效果产生的根源。
关键词:名动转用 修辞效果 隐喻思维 
论名词动词化与“语言经济原则”被引量:17
《中国科技翻译》2006年第3期40-43,共4页张传彪 
福建省教育厅社科研究项目"汉字背景与汉语‘音韵律’对中国人英语认知与英汉翻译的影响"(JA05166S)系列论文之一
名词动词化现象在英语中越来越普遍,其对汉语的影响也日益显现。名词到动词的转化既能体现“语言经济原则”,又能提高表达效果,达到生动、形象、言简意赅的修辞目的。名词到动词的转化为什么会产生如此效果呢?关键在于其便捷有效的语义...
关键词:名词 动词 名动转用 修辞效果 语言经济原则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