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文》

作品数:4651被引量:27270H指数:90
导出分析报告
《中国语文》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最新期次:2025年2期更多>>
发文主题:汉语语言学方言现代汉语中国语文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文学更多>>
发文作者:沈家煊袁毓林江蓝生吴福祥王灿龙更多>>
发文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北京语言大学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被引期刊=语言教学与研究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比况“施通格”结构引起的问题——兼论比较和比况
《中国语文》2025年第2期152-167,254,255,共18页完权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基于中国特色概念体系的汉语对言语法研究”(23AYY005)的研究成果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学科建设“登峰战略”资助计划(DF2023YS08);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学重点实验室(2024SYZH001)资助。
科学的比较,必然是系统比较,遵守对立统一原则;而比况,则是局部比照,走向极端就是比附。在探索汉语是否具有“施通格结构”的过程中,比况会引起两方面的问题。比况“致使交替式施格”,会把致使交替误作为施格,乃至把动结式比况为致使交...
关键词:施格/作格 受格 比较 比况 施受同辞 
“返回”义趋向动词范畴的形成和发展
《中国语文》2025年第2期209-220,256,共13页张赪 
“清华大学自主科研计划”(2024THZWJC21)资助。
本文考察了中古汉语、近代汉语里常用的“返回”义动词“还、归、回”的用法演变,并结合汉语趋向补语演变的大趋势,认为“归”在“返回”义动词由位移动词向趋向动词转变的过程中一直十分活跃。具体来说,“归”在中古汉语中发展出的非...
关键词:返回义 位移动词 趋向动词 非对称性连动结构 
故事讲述中的篇章衔接连词“结果”
《中国语文》2025年第1期16-28,126,共14页姚双云 瞿如婷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位置敏感语法:基于汉语口语中的连词研究”(18AYY021)的支持。
故事讲述是会话互动中一种常见活动类型,是讲者策略性地运用戏剧化资源,创造出让听者能够融入故事情境并参与其中的互动过程。篇章衔接连词“结果”在故事讲述活动中偏好分布于结局/尾声单元、主要情节单元和定位信息单元。其邻近序列...
关键词:故事讲述 连词 “结果” 戏剧化 位置敏感 
反预期和未预期——“不料”的语义解读与刻画
《中国语文》2025年第1期29-39,126,共12页乐耀 陈碧雪 
“不料”是汉语语法研究中一个颇受关注的“反预期标记词”,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重新考察了“不料”入句后的语义类型和表现。研究发现,在实际语篇中,“不料”所引介的后件,并非都是针对前件的反预期事件,由此可将“不料”分为反预...
关键词:“不料” 反预期 未预期 语义解读 
“动作”与“状态”——纪念吕叔湘诞辰120周年
《中国语文》2024年第6期643-658,766,共17页税昌锡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认知类型学视域下汉语时体范畴的理论创新与实践研究”(22BYY147)资助。
动词语义的显著特点是具有时间属性。传统研究将动作和状态并列,忽略二者在时间上的过递转化关系,给事件、动词情状以及体貌范畴等的研究带来诸多困惑。本文对Vendler(1967)的动词分类及相关讨论进行考察,认为依照Vendler文意,动作和状...
关键词:吕叔湘 动作 状态 递转观 过程特征 
晋语及周边官话方言的次浊入今读上声
《中国语文》2024年第5期529-543,638,639,共17页沈明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汉语方言母语深度调查研究”(21&ZD303);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重大项目“汉语方言母语深度调查”;中国社会科学院学科建设“登峰战略”资助计划(DF2023ZD11)资助。
晋语及周边的官话方言里,有些次浊入声字今读上声。土词儿里用的如“裂(咧)~开、月正~、捋~麻、摸~不来:估计不来、额~颅盖:额骨、杌~子:小板凳、褥~子、肉”等,多见于晋语及周边的中原官话(汾河片、关中片、秦陇片、兖菏片);文词儿里...
关键词:晋语 中原官话 冀鲁官话 次浊入 上声 人声 去声 
赣语表复数的“禾(物)”的本字及相关人称代词领格形式的来源——兼论“屋”“家”“拉”等处所义词语的复数标记功能和领属标记功能
《中国语文》2024年第5期544-555,639,共13页温昌衍 温美姬 
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特别委托课题(21KYKTO7)的资助。
本文认为吉安、泰和两地赣语表复数的“禾”及安福赣语表复数的“物”本字都是“屋”,不是“和”,也不是“物”;同时认为吉安、大治两地赣语单数人称代词的领格形式源自其与“屋”或“(屋)里”的合音。文章还指出,汉语方言中“屋”“家...
关键词:表复数的“禾(物)” 本字 人称代词 复数标记 领属标记 
试说副词“也”的低概率特征
《中国语文》2024年第5期556-570,639,共16页周韧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语篇视野下的汉语虚词语法范畴研究”(22JJD740005);中宣部“2019年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项目”的资助。
本文认为现代汉语副词“也”在表达“类同”义之外,还具备“低概率”的语义特征。文章首先分析了“也”在实用用法、虚用用法和委婉用法中的大量实例,说明“也”的低概率特征贯穿于这些用法之中,指出说话人在用“也”表示事件与事件类...
关键词:“也” “都” “又” “连”字句 低概率 
“X不敢相信Y”构式的叙实性逆转功能与魔术效应——表示“事实颠覆信念后不情愿地悬置不信任”的心理
《中国语文》2024年第4期387-399,510,共14页袁毓林 
澳门大学讲座教授研究与发展基金(CPG20240005-FAH);启动研究基金(SRG2022-00011-FAH)的资助。
本文讨论“X不敢相信Y”构式的三种不同的构式意义及其叙实性特点。文章指出,由于谓语核心“相信”是表示信念的非叙实动词,因此这种构式原本是非叙实的(不预设宾语所指的命题y为真或为假),其组合性意义为“x不愿意信任y,y可真可假”。...
关键词:构式(意义) 叙实性逆转 魔术效应 涌现 解锁 (组合性vs.规约性)意义 
“的_(1)”到底是副词性词尾还是状语标记
《中国语文》2024年第4期400-415,510,共17页吴怀成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构式语法视角下汉语句式及物性高低转化和承继关系研究”(21YJA740043);上海对外经贸大学2023年国际中文教育学院国家级省部级项目预研究项目资助。
自从朱德熙《说“的”》一文发表以来,“的”字研究一直是汉语语法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主要讨论朱先生所述“的_(1)”,即副词性单位的后附成分。本文认为把“的_(1)”处理为副词性词尾存在问题,“的_(1)”和“的_(2)”之间是既分又不...
关键词:的_(1) 交叉关系 整合度 认知入场 状语标记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