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文》

作品数:4651被引量:27270H指数:90
导出分析报告
《中国语文》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最新期次:2025年2期更多>>
发文主题:汉语语言学方言现代汉语中国语文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文学更多>>
发文作者:沈家煊袁毓林江蓝生吴福祥王灿龙更多>>
发文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北京语言大学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被引期刊=世界汉语教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比况“施通格”结构引起的问题——兼论比较和比况
《中国语文》2025年第2期152-167,254,255,共18页完权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基于中国特色概念体系的汉语对言语法研究”(23AYY005)的研究成果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学科建设“登峰战略”资助计划(DF2023YS08);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学重点实验室(2024SYZH001)资助。
科学的比较,必然是系统比较,遵守对立统一原则;而比况,则是局部比照,走向极端就是比附。在探索汉语是否具有“施通格结构”的过程中,比况会引起两方面的问题。比况“致使交替式施格”,会把致使交替误作为施格,乃至把动结式比况为致使交...
关键词:施格/作格 受格 比较 比况 施受同辞 
故事讲述中的篇章衔接连词“结果”
《中国语文》2025年第1期16-28,126,共14页姚双云 瞿如婷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位置敏感语法:基于汉语口语中的连词研究”(18AYY021)的支持。
故事讲述是会话互动中一种常见活动类型,是讲者策略性地运用戏剧化资源,创造出让听者能够融入故事情境并参与其中的互动过程。篇章衔接连词“结果”在故事讲述活动中偏好分布于结局/尾声单元、主要情节单元和定位信息单元。其邻近序列...
关键词:故事讲述 连词 “结果” 戏剧化 位置敏感 
反预期和未预期——“不料”的语义解读与刻画
《中国语文》2025年第1期29-39,126,共12页乐耀 陈碧雪 
“不料”是汉语语法研究中一个颇受关注的“反预期标记词”,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重新考察了“不料”入句后的语义类型和表现。研究发现,在实际语篇中,“不料”所引介的后件,并非都是针对前件的反预期事件,由此可将“不料”分为反预...
关键词:“不料” 反预期 未预期 语义解读 
“动作”与“状态”——纪念吕叔湘诞辰120周年
《中国语文》2024年第6期643-658,766,共17页税昌锡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认知类型学视域下汉语时体范畴的理论创新与实践研究”(22BYY147)资助。
动词语义的显著特点是具有时间属性。传统研究将动作和状态并列,忽略二者在时间上的过递转化关系,给事件、动词情状以及体貌范畴等的研究带来诸多困惑。本文对Vendler(1967)的动词分类及相关讨论进行考察,认为依照Vendler文意,动作和状...
关键词:吕叔湘 动作 状态 递转观 过程特征 
现代汉语状态、程度补语结构的肯定极性倾向及其成因
《中国语文》2024年第6期659-675,766,共18页宋文辉 
中国人民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重大项目“现代汉语语法关系语法化程度及相关问题研究”(20XNL018)的研究成果。
现代汉语状态、程度补语结构难以清晰划界,二者肯定极性倾向明显。结构整体层面,二者进入否定性语境受限制。补语层面,程度补语不能被否定。状态补语中,表现类是典型,形容词、名词性的排斥否定,动词性的少量有否定形式,大多是为描写生...
关键词:状态补语 程度补语 肯定极性 现实情态 主观性 
广东闽语多功能词“放”——内部演变与外部接触共现的个案
《中国语文》2024年第6期690-700,767,共12页徐宇航 
澳门大学研究委员会立项项目“汉语方言多功能词研究”(MYRG-GRG2023-00021-FAH)支持。
据现有研究,福建闽语并无多功能词“放”,广东闽语“放”的多功能特征表现则非常突出。本文自东向西,以广东东部潮州、中部中山、西部茂名三地闽语为考察对象,通过田野调查,全面描写三地闽语“放”的多功能特征,并对这种多功能特征的形...
关键词:广东闽语 多功能词“放” 语法化 语言接触 
试说副词“也”的低概率特征
《中国语文》2024年第5期556-570,639,共16页周韧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语篇视野下的汉语虚词语法范畴研究”(22JJD740005);中宣部“2019年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项目”的资助。
本文认为现代汉语副词“也”在表达“类同”义之外,还具备“低概率”的语义特征。文章首先分析了“也”在实用用法、虚用用法和委婉用法中的大量实例,说明“也”的低概率特征贯穿于这些用法之中,指出说话人在用“也”表示事件与事件类...
关键词:“也” “都” “又” “连”字句 低概率 
“的_(1)”到底是副词性词尾还是状语标记
《中国语文》2024年第4期400-415,510,共17页吴怀成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构式语法视角下汉语句式及物性高低转化和承继关系研究”(21YJA740043);上海对外经贸大学2023年国际中文教育学院国家级省部级项目预研究项目资助。
自从朱德熙《说“的”》一文发表以来,“的”字研究一直是汉语语法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主要讨论朱先生所述“的_(1)”,即副词性单位的后附成分。本文认为把“的_(1)”处理为副词性词尾存在问题,“的_(1)”和“的_(2)”之间是既分又不...
关键词:的_(1) 交叉关系 整合度 认知入场 状语标记 
普通话儿童三类告知语法手段的涌现
《中国语文》2024年第4期416-430,510,511,共17页高亮 李建涛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互动视角下汉语儿童语气系统的发展研究”(23CYY021)支持。
儿童早期由请求语法过渡到告知语法,面临习得辨识、架构、表达等三类告知语法手段的挑战。本研究利用儿童历时跟踪自发语料考察了两名普通话儿童三类告知语法手段的涌现过程,发现三类告知语法手段在儿童进入双词阶段后很快就出现,但经...
关键词:普通话儿童 告知语法 辩识 架构 勾表达 
情态助动词“好”的方言分布
《中国语文》2024年第4期444-457,511,共15页王晓华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日汉情态类型学探索(17YJC740089)”项目资助。
为勘明汉语情态助动词“好_(MoD)”的跨方言分布和语义类型,文章调查了91个方言点,其中45个方言点存在“好_(MoD)”分布在吴语、江准官话、徽语、客家话、闽语、粤语、平话、西南官话和胶辽官话区。“好_(MoD)”可以表达道义、能力、认...
关键词:“好”情态 汉语方言 语义类型 型分布共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