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艺术教育中心

作品数:185被引量:333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发文作者:高燕包春雷钱武杰陈莉萍张鹿更多>>
发文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主题:电影通识教育电影研究改编视觉更多>>
发文期刊: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孔乙己》:双重疏离视角下的冷漠旁观
《语文学习》2024年第12期57-61,共5页龚金平 
鲁迅的短篇小说《孔乙己》,入选中学语文课本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孔乙己这个寒酸又迂腐、穷窘又懒惰、悲惨又自欺的旧文人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小说以人们的“笑”贯串始终的写作手法,用“我”作为旁观者的视角来结构全文的叙述方式,意欲揭...
关键词:《孔乙己》 中学语文课本 孔乙己 写作手法 旁观者 叙述方式 
论福柯的空间思维及其美学意义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4年第9期157-157,共1页高燕 
空间思维是福柯思想的根本思维方式,围绕真理批判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话语分析时期,空间思维集中体现为运用空间隐喻批判时间思维,动摇了永恒真理的预设。权力分析时期,空间思维体现为探讨话语、知识、权力的空间化。通过在时间思维...
关键词:空间思维 永恒真理 时空观念 异托邦 话语分析 空间意识 空间隐喻 独立空间 
《表里的生物》:在困惑与挫败中长大成人
《语文学习》2024年第9期61-65,共5页龚金平 
文学和电影等叙事性文本中,常常会出现限制性的儿童视角,以提供有别于成年人观察、思考世界的角度,带领接受者去感受童心的奇妙与纯真。创作者在创造这类作品时,面临的最大挑战并不是如何还原儿童的认知水平,而是在描绘那个童真世界时,...
关键词:接受者 儿童视角 叙事性文本 成年人 限制性 
论福柯的空间思维及其美学意义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4期123-133,共11页高燕 
空间思维是福柯思想的根本思维方式,围绕真理批判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话语分析时期,空间思维集中体现为运用空间隐喻批判时间思维,动摇了永恒真理的预设。权力分析时期,空间思维体现为探讨话语、知识、权力的空间化。通过在时间思维...
关键词:福柯 空间思维 外边思维 美学意义 
《背影》:落魄人生的苍凉背影
《语文学习》2024年第6期62-65,共4页龚金平 
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作为讴歌“父爱”的名篇,不仅影响了几代中国人,而且使“背影”成为一个重要的意象,形象地建构了一个儿子对父亲的深情注视,并以迁回的方式完成了浓烈情感的克制表达。《背影》中的父子情真挚、深沉,但语言却非常...
关键词:《背影》 感天动地 父子情 生活化 朱自清 背影 细节 
中国现实题材商业电影的符号化包装与奇观化叙事被引量:1
《未来传播》2024年第3期121-128,共8页龚金平 
当前中国许多热门商业影片虽然源于新闻事件或具有现实感,但其创作方式和目标与传统现实主义却有显著区别。将这些影片置于大数据时代和消费社会语境下审视,它们可被视为“现实题材商业电影”,呈现出这样的特点:针对观众现实焦虑,炒作...
关键词:现实题材商业电影 现实主义 创作逻辑 消费社会 消费心理 
《台阶》:在他人的目光中迷失自我
《语文学习》2024年第5期69-73,共5页龚金平 
关于小说《台阶》中的父亲形象,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评价。有人认为,这位父亲刚强执着、勤劳俭朴,为了一个目标锲而不舍地努力,令人钦佩;也有人认为,这位父亲在实现人生目标之后,因为没有其他人生追求而变得失落迷茫,足以警示后人。由于...
关键词:父亲形象 《台阶》 人生目标 迷失自我 精神理想 人生追求 改变命运 
电影编剧视域下《聊斋志异》叙事艺术考察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2期113-120,共8页龚金平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与传播研究”(15JJD750006)。
从电影编剧角度看,《聊斋志异》大量运用插叙、补叙,容易削弱小说的悬念感和吸引力,而一个叙事文本中出现多条情节线索时,作者未必仔细考虑了这些线索之间的互文或者对话关系,这就导致其文本缺乏情节设置上的严谨性和主题表达上的力度;...
关键词:《聊斋志异》 电影改编 电影编剧 叙述方式 结构方式 人物刻画方式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对成长法则的敏锐感知与疼痛触摸
《语文学习》2024年第3期62-65,共4页龚金平 
鲁迅的小说和杂文,向来以冷峻犀利著称,文字大多凝练平实,但又顿挫蕴藉,辛辣生动。在散文集《朝花夕拾》中,鲁迅则以“简洁舒缓的文字描述往事,又不时夹杂着有趣的议论或犀利的批判;既有温情与童趣,也有对人情世故的洞察”。[1]尤其是...
关键词:《朝花夕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文字描述 回忆童年 人情世故 《阿长与<山海经>》 杂文 顿挫 
技术时代孕育中国文化的影像表达--从《流浪地球》系列电影谈起被引量:5
《上海文化》2024年第2期80-87,共8页龚金平 
当代中国科幻电影在一种末日情境中对中国文化要义进行了极致表现。以《流浪地球》系列电影为典型,科幻电影展现了中国仁厚开明的文化精神,这使中国人对于环境有一种超然的心态:它们呈现了中国人如何从“义务”和“情谊”的角度出发,在...
关键词:《流浪地球》系列电影 中国文化 伦理本位 文化自信自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