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容市第一中学

作品数:53被引量:20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发文作者:高礼功王兵李德成严飞夏德进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文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发文主题:教学参考地理教学对联绿色奥运高考更多>>
发文期刊:《数理天地(高中版)》《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教育现代化》《中学数学教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台湾旅游资源
《地理教育》2009年第2期18-18,共1页刘存荣 
大陆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大陆居民想到台湾去旅游,大陆将根据台湾方面的接纳能力和有关条件考虑游客数量,有序组织游客赴台旅游,这将为台湾第三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旅游的本质就是体验差异,愈是具有独特性...
关键词:旅游资源 台湾地区 大陆居民 游客数量 改革开放 第三产业 吸引力 差异性 
福建土楼楹联漫谈
《对联.民间对联故事(上半月)》2009年第2期14-15,共2页经言祥 
福建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创造性的生土建筑艺术杰作。福建土楼是一种自成体系,具有节约、坚固、防御性强特点,又极富美感的生土高层建筑类型。
关键词:土楼 福建 民居建筑 建筑艺术 建筑类型 防御性 高层 
物理教学中如何帮助高中新生跨过“高台阶”被引量:2
《新课程研究(上旬)》2009年第1期154-155,共2页夏德进 
高中新课程物理难学,难就难在初中与高中衔接中出现的“高台阶”。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学生普遍不能一下子适应过来,都觉得高一物理难学,特别是意志品质薄弱和学习方法不妥的那部分学生,更是使他们过早地失去学物理的兴趣,甚至打击...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 高中新生 台阶 高中新课程 高一物理 学习方法 意志品质 学习信心 
张居正名字的由来
《对联.民间对联故事(上半月)》2008年第9期13-14,共2页经言祥 
张居正,明代政治家、改革家,被文学家李贽誉为"宰相之杰"。原名张白圭,寓意文曲星下凡。张白圭生得眉清目秀,活泼伶俐,逗人喜爱。两岁时就认得《孟子》上的"王曰"二字。5岁入学,10岁通六经大意,12岁中秀才,一时轰动荆州古城,被夸为"江...
关键词:张居正 荆州城 
我国人口的新问题
《地理教育》2008年第6期14-14,共1页刘存荣 
1.流动人口问题 中国正在经历世界最大规模的人口流动。自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人摆脱以往的户籍束缚,到外地工作和生活。中国目前流动人口数量已经达到1.5亿人,占总人口数的1/10。流动人口当中80%以上是农民工,鉴...
关键词:人口问题 中国国情 人口流动 人口数量 最大规模 改革开放 流动人口 发展趋势 
大总统就职联
《对联.民间对联故事(上半月)》2008年第5期9-9,共1页经言祥 
1912年1月1日,临时大总统就职仪式在南京原太平天国天王府举行。就职仪式会场两侧悬挂着巨副对联。
关键词:中华民族 
我国邮票上的对联
《对联.民间对联故事(上半月)》2008年第4期14-14,共1页经言祥 
对联,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在被誉为"国家名片"的邮票上,也留有对联的身影。邮票上的对联,都是以书法的形式出现,既增添了邮票图案的美感,又是对邮票图案的展现,内涵的丰富。
关键词:对联 纪念邮票 优秀传统文化 图案 中华民族 发行 文化宝库 书法 作品选 美感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08年第12期45-45,共1页朱有庆 
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在实践中,兴趣对人的活动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
关键词:学生学习 物理 培养 学习兴趣 人的活动 爱因斯坦 心理 教师 
绿色奥运漫谈
《地理教学》2008年第5期4-6,共3页经言祥 高礼功 
一、奥林匹克运动与环境 奥林匹克运动的无穷魅力正在于它象征着以公平竞争、相互尊重和友谊为基础的运动精神。它打破了人为设置的种族和等级障碍,使人类更加完善。
关键词:绿色奥运 奥林匹克 公平竞争 运动 基础 
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08年第11期90-90,共1页高礼功 
在中小学开展环境教育是贯彻这一基本国策的一项战略任务,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目前国际环境教育已经向着更高的环境教育目标迈进。不仅注重环境意识的培养,更加关注环境道德、参与态度和行为习惯的培养。我国中学的环境教育...
关键词:环境意识 培养 地理教学 学生 环境教育 基本国策 素质教育 教育目标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