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观念

作品数:45被引量:60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姚卫群何向东李明军王磊吴波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西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黑河学院学报》《求索》《贵州省党校学报》《唐山师范学院学报》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科技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历史哲学与思辨哲学之间:老子哲学与亚里士多德哲学之比较
《国外社会科学前沿》2023年第12期3-14,F0002,共13页周可真 
对老子、亚里士多德哲学本体论的比较,旨在指出老子和亚氏之学的同异之处。其相同之处主要在于:它们同属于“求体”“求故”“求理”之学,其相异之处则在于老子和亚氏的思维方式不同:亚氏是形式逻辑思维,由此构建的形而上学是立基于推...
关键词:老子 亚里士多德 因果观念 历史哲学 思辨哲学 
论“三言二拍”中的因果观念——以“三生”情节为中心被引量:1
《西部学刊》2023年第5期165-168,共4页吴敏 
“三言二拍”是中国古代流传广泛的短篇小说集。冯梦龙与凌濛初通过对佛教因果轮回“三生”情节的展现,将人的前世、今生、来世加以艺术创作,力证佛教轮回业报的真实,既达到了阅读者“娱目”之效果,又实现了创作者“醒心”之意图。“三...
关键词:“三言二拍” 三生三世 因果观念 
因果观念发展的大数据相关关系观照被引量:1
《贵州省党校学报》2021年第2期12-22,共11页王天恩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大数据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研究”(项目批准号:17AZX003)的阶段性成果。
随着人类认识的深化和实践活动层次的提升,人类因果观念经历了两次重要转换,形成了三种基本的因果观:实在论因果观、描述论因果观和模型论因果观。从实在论因果观到描述论因果观,肇因于从经典物理学到量子力学的发展;从描述论因果观到...
关键词:因果观念 大数据 相关关系 整体观照 
缅族因果观念的人类学阐释被引量:1
《西南边疆民族研究》2019年第1期93-100,共8页蔡芳乐 
云南大学民族学一流学科建设2017年招标项目(2017sylt0010)的成果
佛教与神灵崇拜是缅族宗教文化的两个核心面向,两者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佛教中的业力观与神灵崇拜中的神力观是缅人因果观念的核心构成部分,在不同的情境中,缅人运用不同的观念来进行因果分析及逻辑推演。文章基于在缅甸长期的田野调...
关键词:缅族 因果观念 业力 神力 
休谟因果观念的非真性与必要性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期60-63,共4页武斌 
为了驳斥其他哲学家对因果关系的肯定,休谟在《人类理智研究》中从经验论的视角对因果关系的非真性进行了论证。这体现了这位思想家对于认识论的深刻洞察,同时也为后世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思考空间。休谟从经验论和普遍性两个角度论证了...
关键词:休谟 因果关系 非真性 必要性 
试论唐英戏曲的“鬼神”形象
《龙岩学院学报》2015年第4期114-117,128,共5页陈秋婷 
唐英现存剧作十七种,多处运用"鬼神"形象。将"鬼神"形象渗入戏曲故事的叙述模式中,一方面对剧情发挥着结构性功能的作用;另一方面凸显出戏曲的教化意义,表明儒释道的"因果观念"相通之处。这种形象的运用,不仅与民间信仰文化相关,也是剧...
关键词:唐英 “鬼神”形象 结构性功能 戏曲教化 因果观念 
中观三论中的因果观念
《佛学研究》2013年第1期231-242,共12页姚卫群 
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人文社科项目;北大外哲所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支持
中观派三论中记述了大乘佛教的主要因果观念。这种观念与早期佛教和小乘说一切有部的因果观念有重要不同,与外道的因果观念也有极大差别。中观派虽然重视事物间存在的因果关系,并用传统佛教的因果理论来解释世间事物和人生现象,但此派...
关键词:中观派 三论 因果  外道 
因果观念对明清小说叙事的影响
《黑河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95-97,共3页张思 
佛教教义与中国古代小说的叙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佛教思想中的因果观念,不但影响了小说叙事的逻辑结构,更影响到了小说的情节设置。因果观念与中国古代小说的叙事形成内容与表现手法的紧密关系,互为因果,佛教的叙事方式、思维观念成...
关键词:明清小说 因果观念 小说结构 小说情节 
论《聊斋志异》的因果观念二重性及其对叙事模式的影响被引量:3
《齐鲁学刊》2012年第3期122-125,共4页冀运鲁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文学的叙事传统"(08BZW018)
蒲松龄对果报宿命的看法比较复杂,从感性上讲,他承认果报宿命的存在,但又理性地认识到果报的不合理性,进而对果报产生了怀疑。尽管如此,《聊斋志异》中仍大量采用因果报应模式来叙述故事。这样的思维方式和六朝小说"证鬼神之不诬"不同,...
关键词:《聊斋志异》 因果报应 矛盾二重性 叙事模式 
《数论颂》及其古代注释中的因果观念
《南亚研究》2012年第1期120-129,共10页姚卫群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项目中部分成果
《数论颂》是古印度主要哲学派别数论派的根本文献。此典及其古代注释中对因果问题有集中表述。《数论颂》中提出的因中有果论,是此派关于事物形成理论的基础。《数论颂》中的其他因果思想也对数论派理论体系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展现了...
关键词:数论派 《数论颂》 因果观念 印度哲学 婆罗门教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