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主体意识

作品数:38被引量:85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宋国英郭彩琴李宁宁李彦军赵雪红更多>>
相关机构:江苏技术师范学院湖北师范学院苏州大学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经济研究导刊》《山东工会论坛》《小说月刊(下半月)》《智库时代》更多>>
相关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习近平青年观视阈下高职院校大学生主体意识培养研究
《科学大众(智慧教育)》2020年第9期168-169,共2页李宁宁 刘芳 颜晓莺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课题:习近平青年观视阈下高职院校大学生主体意识培养研究(课题编号:2018SJSZ255)。
青年大学生群体正处于主体意识形成、确立的关键期,尚不具备足够的辨别力,其价值认知极易受到影响。深刻剖析习近平青年观的价值内涵将对大学生全方位发展、主体意识培养提供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习近平 青年观 大学生 主体意识 
高职院校大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工作路径探究
《才智》2019年第32期74-75,共2页李宁宁 江文 
2018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专题研究项目:以习近平青年观为指导培育高职院校大学生主体意识研究(课题编号:2018SJSZ255).
引导和培养高职院校大学生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主体意识,既是高职院校发展的方向,也是社会进步的需要,更是实现大学生人生价值的体现。通过学校、教师和课程三个角度剖析了高职院校大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
关键词:大学生 主体意识 培养 高职院校 
积极心理视域下高校大学生主体意识作用研究
《智库时代》2019年第13期100-100,120,共2页王愿 冯浩 
2017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积极心理视域下高校大学生主体意识建构模式;培育机制与实践途径探索>成果之一;课题代码:2017SJBFDY004
大学生主体意识作用的发挥对于自身修养提升、个人能力发展以及完善人格等有着重要的影响,还有助于大学生价值观的树立。而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与发展与积极健康的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本文对积极心理视域下高校大学生主体意识作用...
关键词:积极心理 大学生主体意识 心理健康 
“非理性”对大学生主体意识塑造的意义被引量:1
《中国成人教育》2018年第18期72-74,共3页钱晓丽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高校思政研究专项)"以先进文化引领大学生价值观塑造机制与路径研究"(16CSZJ22)的阶段性成果
大学生主体意识是推动大学生主动进入、深入参与、高效完成教育过程的内在心理力量。"理性"与"非理性"共同构成人的完整精神世界,共同浸润并作用于人的一切活动。大学生主体意识塑造疏离理性不能展开,忽视对非理性及其意义的思考容易走...
关键词:非理性主义 理性主义 大学生 主体意识塑造 生成性 
大学生主体意识及认同问题研究--专访北京师范大学学校特色发展与实验研究中心主任楚江亭教授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年第3期102-105,共4页苏显华 楚江亭(图) 王丽敏(图) 
楚江亭教授,作为国内知名教育专家,在学校规划与教育战略、学生个体认知等问题的研究上,受到高度评价。2018年3月,本刊编辑部特约编辑王丽敏老师,以大学生主体意识、认同等主题对楚江亭教授进行了专访。
关键词:北京师范大学 主任 实验 学校 大学生 专家委员会 干部培训中心 中国教育科研网 
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合力模式下的大学生主体意识培养研究
《教育教学论坛》2017年第26期55-56,共2页王敬 刘志辉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项目名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下大学生主体意识培育研究>;项目批准号:16JDSZ3039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作为两个与学生关系最为密切的教师群体,他们的教育合力是影响教育成果的重要因素。在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的合力模式下培养大学生主体意识,从而真正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
关键词:辅导员 专业课教师 大学生 主体意识 
书院制模式下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山东工会论坛》2016年第6期51-53,共3页张希琛 
大学生主体意识是指大学生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对自身主体地位、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存在价值的一种自觉认识。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已成为当前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结合当前大学生主体意识的...
关键词:书院制 大学生主体意识 学生自治 
积极课堂气氛的营造与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育被引量:1
《大学教育》2016年第9期7-9,27,共4页戴健 
扬州大学教改项目(YZUJX2014-33B)
大学生有更强的主体意识,故而他们在课堂教学中的心理、情感等方面的精神感受,能更为直接地影响教学工作的有效性。为提高高校课堂教学的效能,更全面地培养大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实践能力,从积极课堂氛围营造的角度而言,至少可以在三个方...
关键词:课堂气氛 大学生 主体意识 平等 建构 对话 
浅析大学生主体意识对政治文化传承的影响
《丝路视野》2016年第1期57-59,共3页张艳 
政治文化的传播是政治文化的受众接受-内化-外化的循环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政治文化受众的主体意识发挥对实现政治文化的传承起着决定作用.大学生作为特殊的社会个体,本身即是政治文化的受众,同时也承担着政治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如何发...
关键词:政治文化 大学生主体意识 传承 
王阳明“致良知”学说及其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被引量:1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新探索》2014年第1期284-302,共19页李松昱 
王阳明是宋明理学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之一,是心学的集大成者,他的'致良知'学说自提出后便成为心学核心,并对后世产生极大的影响。'致良知'学说非常强调个人的主体意识,反对盲目屈从权威;在'良知'的主体自我意识建立基础上,更加注重道德...
关键词:王阳明 “致良知”学说 大学生主体意识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