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表征

作品数:124被引量:248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李冬梅张同语熊哲宏陈英和郑毓信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吉林大学西南大学浙江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小学数学教育x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借助多元表征 建构数学模型——“解决问题”教学实录与评析被引量:1
《小学数学教育》2019年第5期62-64,2,共3页傅尧 肖炜清 梁洁涛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3页例7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进一步熟悉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根据乘法和加法的运算意义,选择恰当的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在比一比、说一说、写...
关键词:“解决问题” 数学模型 元表征 教学实录 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年级上册 义务教育 教学内容 
多元表征 突出本质——“倍的认识”教学实践与思考
《小学数学教育》2019年第1期58-60,共3页蔡福山 伍斐婉 
课前思考:“倍的认识”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内容,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整数倍”,是“量”到“率”的开始。“倍的认识”是学生后续学习小数倍、分数(分率)、百分数、比等内容的基础。教学时,很多教师先引导...
关键词:倍的认识 教学实践 元表征 引导学生 数学信息 二年级上册 义务教育 北师大版 
不拘一格,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以苏教版一年级数学教学为例
《小学数学教育》2015年第10X期36-38,共3页冯桂群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人人是创造之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孙晓天教授也认为:"数学课程的目标并不是要把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发明家,而是必须服务于这样一个目的:当国家面临自主创新的挑战时,数学课程要有助于培养...
关键词:数学教学 苏教版 教育家陶行知 创造之人 教学策略 从一 数学问题 变式 用符号表示 元表征 
浅谈多元表征理论在题组设计中的应用
《小学数学教育》2015年第Z4期81-82,共2页周洁 
"表征"是一个心理学名词,人们对这一心理学名词的解释有不同的观点。唐剑岚在《数学多元表征学习及教学》中指出,表征是指用某一种形式,将一种事、物、想法或知识重新表现出来。因此,一定存在一个表征世界,也必定存在一个被表征世界。...
关键词:元表征 心理学名词 心理活动 外部事物 表征方式 中所 变式 唐剑 理解问题 面积计算 
“多元表征”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影响及对策被引量:7
《小学数学教育》2015年第1期83-85,共3页王亚芳 施巧凝 
有意义的学习是学生基于个体的经验,对外来信息进行解释、成像、重组、构绘等心理活动,来揭示阐明事物、知识、想法的基本特征(表征形式)。在数学概念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总会以自己的方式(物理的或心理的),将一种事物、知识或想法...
关键词:元表征 表征形式 心理活动 数学教学 概念学习 同一概念 外来信息 认知结构 数学问题 表征材料 
在“多元表征”中理解概念的本质——“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教学实践与思考
《小学数学教育》2013年第7期75-76,共2页张优幼 
人数版二年级下册第56页的“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儿倍”教学,是基于“倍的概念”、“除法的含义”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已经知道一个数的几倍用乘法计算,已初步了解两个鼹之间的比较不仅有相差关系,还有倍比关系,数量关系的理解是基...
关键词:概念理解 教学实践 个数 元表征 二年级下册 数量关系 除法 学习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