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法

作品数:1976被引量:2597H指数:2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张启江郭忠叶方兴杨朝霞郑丽清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文化科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网络法治”视域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探索
《高教学刊》2025年第S1期119-122,127,共5页周颖梅 乔俊伟 黄慧华 
上海市“东方学者”人才计划(TP2022126);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题立项“数智时代提升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元素吸引力的机制研究”(XNSZ24011)。
互联网的发展与安全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网络安全是防线也是底线。为增强职业高校课程的针对性和科学性,该文从网络法治的角度对课程目标重构、学情分析、创新教学模式、教学评价与反思,进一步探索网络法治安全融入高职高专类专业课程...
关键词:法治安全 德法兼修 目标重构 协同发展 德技兼修 
法律职业伦理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展望
《河北法律职业教育》2025年第2期4-18,共15页姚澍 
2021年度司法部法治建设与法学理论研究部级科研项目(21SFB4012)。
将法律职业伦理课程设置为专业必修课,是培养德法兼修法治人才的重要举措。当前的法律职业伦理教育发展迅速,但是也要看到法律职业伦理教育的基础薄弱,受重视程度不够。具体来说,在法律职业伦理教育中存在师资力量不足、高层次人才培养...
关键词:法律职业伦理 法学教育 德法兼修 法治人才 
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法学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高教学刊》2025年第6期193-196,共4页李倩 吴希颖 
2021年教育部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智慧环境下法学五维教学方式的改革研究”(2021180029);2024年云南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及成果培育项目“云南大学研究生实习教学风险防范机制研究”(JG-2024247266)。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融入法学课程思政建设对国家法治建设事业、培养“德法兼修”的卓越法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文化思想所蕴含的文化自信理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
关键词:习近平文化思想 文化自信 法学专业 课程思政 德法兼修 
“德法兼治”理念融入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究
《成才之路》2025年第5期33-36,共4页郎清 
将“德法兼治”理念融入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完善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理论,也有助于高校培养崇德守法的新时代好青年。文章对“德法兼治”理念融入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进行探究,提出要将“德法兼治”理念融入高校...
关键词:“德法兼治”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立德树人 物质文化环境 教师团队 学校制度 精神文化环境 社会实践 
一体化视域下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德法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策略探讨
《语文建设》2025年第2期I0008-I0008,共1页陈怀凤 
一体化视域下小学德法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类别:江苏省教研室第十五期立项课题,课题编号:2023JY15-L277。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一体化视域下,将德法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已成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首先,德法教育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应对突发事件 教育融入 安全与健康 自我保护意识 公民意识 视域下 一体化 
大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政树德育人共同体构建的价值与路径研究
《秦智》2025年第1期77-80,共4页吴映萱 陈娜 
2023年度“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专项资金”项目名称:德性与智性——关于新时期学生评价体系的探讨(项目编号:ZZ202322025)。
高校思政树德育人共同体是以“大思政”理念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围绕“德法融合”特色,通过多主体协同参与、全要素协同整合、全过程贯通育人、多场域联动的方式,构建起系统性、协同性、开放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体系。基于此...
关键词:大思政 思政树德育人共同体 德法融合 
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积极心理学融入高校德法课的路径研究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2025年第1期022-024,共3页王亚楠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圣光机学院专项)资助项目“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积极心理学融入‘德法课’的路径研究”(SGJZD202302)。
中外合作办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不断创新教育理念与教学实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具备国际视野和中国情怀的国际化人才。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以下简称“德法课”)作为高校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之一,要...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 积极心理学 思想道德与法治 课程教学 
新时代政法院校志愿服务育人体系的建构与路径选择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4年第6期30-34,共5页杨玉仁 
2023年度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新时代甘肃青年志愿服务质量提升研究”(2023QN034)阶段性成果。
高校志愿服务是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活动载体。政法类院校开展志愿服务实践育人在于提高志愿服务的思想认识与重视程度,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的社会价值,创新培育“德法兼修、知行合一”的卓越法治人才。通过完善法治...
关键词:政法院校志愿服务 育人体系 实践育人 德法兼修 立德树人 
厚植德法底蕴: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体系研究
《哈尔滨学院学报》2024年第12期128-131,共4页白思 刘婉芯 
宝鸡文理学院第十七批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22JGYB05。
凝聚法治共识,建设法治国家。在法治国家建设进程中,国家和社会需要大量德法兼修、德才兼备的青年人才。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中融入法治教育,有助于在德法共治的价值理念下提高大学生的法治精神以及法律素养,坚定大学生的法治信...
关键词:法治思想 法治人才培养 多元融合 法律信仰 法治国家 
乡村振兴战略下优秀农耕文化融入涉农高职思政课的路径探究——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例
《源流》2024年第12期25-28,共4页刘妍 张曦堃 
陕西省“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2023年度课题《农耕文化融入涉农高职思政课教学实践研究—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例》研究成果(项目编号:SGH23Y2969);2023年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知农爱农教育融入涉农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3JDSZK152)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涉农高职在乡村振兴中承担着培育乡村振兴人才队伍的重要使命。因此,涉农高职在进行思政课建设的过程...
关键词:优秀农耕文化 涉农高职 “德法”课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