旨趣

作品数:1521被引量:3157H指数:2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朱汉民於梅舫何成刚张凯刘占军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机构=复旦大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生之谓性”到“君子所性”——性概念的两重含义及孟子论性的旨趣
《中国哲学史》2024年第6期37-43,共7页何益鑫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早期儒学视域中的孟子心性论研究”(项目编号:21CZX026)的阶段性成果。
“生之谓性”是说“生而有的”即是性,这是“言性的原则”。但在人性问题中,以何者为性、如何了解人性,才是各家分歧之所在。故孟子对告子“生之谓性”的诘问,是以归谬的方式揭示形式的规定不能取代内容的讨论。若论性的具体指涉,七十...
关键词:孟子 性善论 生之谓性 君子所性 
阐释政治学与历史的公共阐释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3年第6期105-106,共2页孙国东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23年1期,14000字晚近以来,随着中国政治学者学术自主性的觉醒,主张将中国历史带人政治分析的“历史政治学”开始登上学术舞台。当代西方政治学论者尽管没有使用“历史政治学”概念,却在相近的学术旨趣上主张将历...
关键词:社会科学评价 学术旨趣 西方政治学 学术自主性 政治 
幸福论而非德性论:论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旨趣与结构被引量:1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2期178-184,共7页付文博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A0902400)。
德性伦理学或美德伦理学并不足以完整地描述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幸福既是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理论旨趣,又是其伦理学理论结构中最为核心的概念。亚里士多德的整个实践哲学都是围绕幸福是什么,以及如何获得幸福来展开的。德性虽然对于幸...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 幸福主义 德性 美德伦理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旨趣、逻辑依据与价值意蕴被引量:6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22年第6期49-56,共8页郑元凯 
2019年福建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年度重大咨询项目“福建建设两岸文化第一家园研究”(项目编号:2019JCZX0803);2021年度福建省高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基础理论研究项目“马克思主义正义理论视角下当代中国分配正义研究”(项目编号:JSZM202109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一重大论断,建构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何以可能”新的解释学范式,弥合了二者之间存在的思想分野。通过回顾二者之间的内在契合性,能够进一步确证二者相结合的历史必然与文化应然,构建...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式现代化 
方法论整体主义的不同解释旨趣论证被引量:1
《自然辩证法研究》2022年第8期3-9,共7页韩东奥 张志林 
在社会科学哲学的讨论中解释旨趣论证是为方法论整体主义辩护的策略之一。布韦尔等人认可从解释旨趣出发的讨论方式,但认为该论证忽视了实用主义的考虑。对这一观点的反驳在于,尽管我们在解释实践中无法忽略实用因素,同样也不应赋予实...
关键词:方法论整体主义 解释 解释旨趣 对比问题 
论亚里士多德快乐理论的一致性被引量:1
《理论月刊》2020年第8期130-138,共9页付文博 
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第七卷第12章和第十卷第4章分别对快乐做出了两种不同的界定。围绕这两种不同的界定,部分学者认为亚里士多德的快乐理论具有一致性,另一部分学者则对此持反对意见。尽管关于这两种立场学者们都做出了自...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 快乐 一致性 旨趣 
社会主义国家建设视野下劳模精神再阐释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9年第6期197-197,共1页刘佳 
社会主义国家是以“劳动解放”为原则构建而成的新型国家。劳动模范是社会主义劳动体制下劳动者的杰出代表,劳模精神是劳动模范群体的阶级品质和精神品质的“人格化”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劳模精神的思想要义和政治旨趣在...
关键词:劳模精神 社会意识形式 精神品质 治国理政 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 孕育期 人格化 政治旨趣 
如何走出分析进路伦理学范式的限制
《中国哲学年鉴》2017年第1期340-341,共2页汪行福 
邓安庆教授的论文《分析进路的伦理学范式批判》(以下简称“邓文”)甫一问世就受到学界的关注,主要原因是他明确反对把语言和逻辑分析作为伦理学研究核心的分析的伦理学传统,旗帜鲜明地主张伦理学应以存在论为基础,并把如何过良善生活...
关键词:良善生活 伦理学范式 分析进路 存在论 伦理学研究 逻辑分析 旨趣 
自我澄明与群体理想的交响——论西方群体与个人关系中蕴含的公共德性旨趣被引量:6
《当代教育科学》2016年第11期18-21,共4页宋洁 
群己关系是公共德性的内在张力之一。在公共德性之中,群己关系并非"谁代替谁"的关系。在对个人价值和群体理想中蕴含的公共性价值中,在对自我澄明与群体理想的交响之中,尤其从西方文艺复兴起,对促进公共德性产生与发展的一些代表观点与...
关键词:公共德性 群体与个人 澄明 张力 
《朱熹文学思想研究》批评——兼论朱熹对“淫诗”的态度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2期270-271,274,共3页蒋凡 
《朱熹文学思想研究》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全面研讨朱子之文学理论的各个方面,站在历史的高度,揭示朱子文学思想之真相,在学术上多所创新,且富有时代精神。另外,本书对于近百年来朱子文学研究的成果进行了全面的研讨,在其附录中有集中之体...
关键词:朱熹文学思想 创作 旨趣 淫诗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