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批评史

作品数:499被引量:452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贺根民胡红梅张伯伟李建中吴承学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文学评论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文笔论”之重释与近现代纯杂文学论被引量:6
《文学评论》2015年第5期98-106,共9页周兴陆 
国家社科基金"传统与近现代诗学的变与通"(项目编号:12BZW074)的阶段性成果
"文笔论"是六朝文学批评的重要论题,唐代以后归于沉寂,直至清代中期又被重新提起。阮元发起"文笔之辨",曲解其内涵,将有韵无韵之别偷换为骈散之分,试图确立骈文观念的正统合法性。"骈散之争"一直延续至晚清民国,是文学论争的重要话题。...
关键词:文笔之辨 文学论争 近现代 中国文学批评史 重释 “六经注我” 清代中期 晚清民国 
起点与困惑:早期中国文学批评史写作的启示被引量:2
《文学评论》2014年第1期51-60,共10页刘文勇 
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中国古代文论现代研究史"(项目批准号:11YJA751051);四川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研究专项项目"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论讲疏"(项目批准号skjp201101)的资助
中国文学批评史作为一个学科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诞生之后围绕它曾经有过坦率尖锐的讨论与争论。参与讨论争论的人,既有在读的大学生,也有刚毕业一年左右的大学毕业生,更有大学教授。所讨论争论的问题,从具体的知识问题到观念问题皆有...
关键词:中国文学批评史 大学毕业生 写作 早期 20世纪 大学教授 知识问题 争论 
黄宗羲的学术思想与诗文批评
《文学评论》2011年第3期41-50,共10页武道房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地重点项目“明代道学家与诗学”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09SK072ZD
黄宗羲(梨洲)的文学观念建立在其学术思想的深厚基础之上。从学术与文学融通的视角,能更好地理解梨洲文学批评观念形成的学理机制及其深刻内涵。作为学术史家,梨洲认为学术要"发先儒之未发",才能推动学术史之进步。他以学术史的眼光进...
关键词:中国文学批评史 学术思想 黄宗羲 诗文 文学观念 观念形成 哲学思想 哲学命题 
文气说辨——从郭绍虞《文气的辨析》的局限说起被引量:6
《文学评论》2010年第5期114-117,共4页侯文宜 
追溯文气研究的现代进程,郭绍虞先生的《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之"神""气"说》与《文气的辨析》可谓两篇奠基性论文。尤其后者对文气涵义的逻辑辨说,可以说是20世纪文气研究最重要的理论建树,但其局限也是我们应予反思和超越的。
关键词:文气说 郭绍虞 中国文学批评史 20世纪 奠基性 “气” “神” 
北京大学中文系文艺理论教研室简介
《文学评论》2010年第2期F0002-F0002,共1页
北京大学中文系文艺理论教研室自1954年建立,是中国著名的文艺理论学术阵地,主要研究方向有马列文论、中国古代丈论、西方文论、基础理论和文艺美学,在中国古代文艺思想史、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古代丈艺理论专题、文学基本理论、小...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北京大学 教研室 中文系 中国文学批评史 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 古代文艺 简介 
郭绍虞与西方文学思潮——《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范例论析被引量:2
《文学评论》2010年第1期100-105,共6页闫月珍 
郭绍虞的二卷本《中国文学批评史》有着内在的写作理念:第一,以纯文学作为文类基础;第二,借镜康德的先验之知发现庄子思想之精髓;第三,以进化观作为历史支撑。三者担负着《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写作架构,这也正是郭绍虞版本的文学批评史...
关键词:《中国文学批评史》 郭绍虞 文学思潮 西方 写作理念 新文化运动 庄子思想 时代潮流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全面检阅——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史》被引量:2
《文学评论》2009年第3期207-209,共3页田建民 
与历史或古典文学这些老学科相比,中国现当代文学还属于有很大发展空间的年轻的学科。比如,早在现代文学创生之初的上世纪20年代,李大钊、梁启超等人已经做着史学“研究之研究”的课题。在文学领域,作为“文,学研究之研究”的工作...
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文学研究史 《中国文学批评史》 中国现当代文学 文学学科 古典文学 发展空间 20年代 
论“老”作为文论范畴的发生与发展被引量:5
《文学评论》2005年第3期40-46,共7页杨子彦 
“老”作为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一个重要范畴,萌芽于唐,发展于宋,深化和成熟于明清时期。它的基本内涵包括三个层面:从风格层面来说,是平易自然,气势纵横;从创作层面,是直书见意,不加雕饰;从境界层面来说,是不工自工,至法无法。本文试图...
关键词:“老” 作为 文论 中国文学批评史 重要范畴 明清时期 三个层面 基本内涵 平易自然 发展脉络 风格 气势 创作 境界   
简评黄霖先生新著《近代文学批评史》被引量:1
《文学评论》1993年第5期149-152,共4页朱文华 
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教授黄霖先生的近著《近代文学批评史》已由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93年2月出版。该书系王运熙、顾易生主编的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中国文学批评通史》系列丛书的第七分卷。作者在卷首的“说明”中表示:“中国文学...
关键词:中国文学批评史 中国近代 中国文学批评通史 中国文学史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 近代化进程 历史轨迹 文学理论批评 中国语言文学 文学观念 
摘句论被引量:15
《文学评论》1990年第3期128-134,共7页张伯伟 
一摘句的渊源摘句是古代文学批评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如果追溯其渊源,此一方法实滥觞于先秦。这就是人们所熟悉的赋《诗》,引《诗》。春秋时,各诸侯国使臣在外交场上所用的外交语言中,运甩得最普遍、最巧妙的是《诗》,运用的方法就是断...
关键词:中国文学批评史 诗话 左传 文学作品 摘句法 世说新语 诗品 方法 十三年 外交语言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