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辱观教育

作品数:1603被引量:560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陆士桢于伟峰陈小娅谈娅李延太更多>>
相关机构:南昌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河北工业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福建省教育厅B类科技/社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考试周刊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先成人,后成才——小故事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启示被引量:1
《考试周刊》2015年第67期164-165,共2页段永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
关键词:引导学生 养成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社会主义民主法治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浅论高职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考试周刊》2012年第71期165-166,共2页潘瑾菁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中国优秀传统道德的继承和发扬,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道德标杆。在当前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思潮的影响下,一些高职大学生呈现不同程度的道德困惑。高职院校应当深刻认识持续大力开展社...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 社会主义荣辱观 道德教育 
如何加强中学生荣辱观教育
《考试周刊》2010年第40期222-223,共2页周玉梅 
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与耻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正确的荣辱观能成为学生努力学习、积极向上的动力。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初中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可通过增强学生的荣辱意识来达到。本文对如何增强学生的荣辱意识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荣辱观 中学生 培养和加强 
把网络建成青少年荣辱观教育的“示范田”
《考试周刊》2010年第8期211-211,共1页王毅 
青少年作为整个社会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是最富有创造热情和超越意识的群体,也是目前中国上网一族的主体。由于自身独特的心理状态和认知特征,他们更容易接受网络文化所传递的价值取向,因此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广泛运用必将给青...
关键词:网络文化 教育内容 青少年 荣辱观 示范 思想教育模式 信息资源 超越意识 
在体育教学中巧妙进行荣辱观教育
《考试周刊》2009年第51期157-158,共2页孙书宗 
学校是青少年聚集的地方,教师是教育培养学生的导师,教育学生懂得"八荣八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教师的职责。要教育学生树立"八荣八耻"观念,体育教师必须首先懂得"八荣八耻"的精髓,言传身教,让"八荣八耻"进课堂并在课堂教...
关键词:荣辱观教育 “八荣八耻” 体育教学 
历史教学中进行“荣辱观”教育应注意的几个要点
《考试周刊》2009年第9期198-198,共1页高芳 
中学历史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还要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荣辱观"教育,以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感,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 “荣辱观”教育 要点 
利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指导大学生就业心态的转变
《考试周刊》2008年第17期52-53,共2页洪进 
由于受社会历史和现实诸多因素的影响,现今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心理折射出个人主义、功利主义、享乐主义的价值取向。这些不良的价值取向严重阻碍着大学生的就业选择。笔者有感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和伟大意义,提出利用社会主义荣辱...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心态 转变 荣辱观教育 
行荣拒辱 健康成才——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主题的政治研究性学习活动
《考试周刊》2008年第12期163-164,共2页王桂霞 
2006年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一重要论述涵盖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容,是中国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鲜明表达,为公...
关键词:社会主义思想 荣辱观 研究性学习活动 健康成才 时代精神 爱国主义 改革创新 公民道德建设 学习生活 中学生 
加强荣辱观教育 促进学生发展
《考试周刊》2007年第49期151-152,共2页邓建玲 
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荣辱观的重要论述,树立了社会风尚的道德标杆。在学校加强"八荣八耻"教育,顺应了个体和社会的需求。学校应以荣辱观教育为着力点,多渠道、多角度、多方位地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学生全面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关键词:荣辱观 促进 发展 
强化辅导员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中的作用
《考试周刊》2007年第38期14-15,共2页李延太 
本文首先研究了辅导员应具备的素质,通过分析辅导员工作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提出高校应加强对辅导员的领导和关心,各部门密切配合辅导员的工作;辅导员自身应发挥主动性,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才能不断提高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效果。
关键词:辅导员 社会主义荣辱观 情感育人 激励育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