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礼学

作品数:33被引量:63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李祥俊王明雪张杰曹莉白华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西北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黄冈师范学院学报》《黑龙江史志》《文教资料》《诗词月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儒家“礼”视角下的可持续景观设计
《陶瓷》2024年第10期18-20,共3页麦富诠 
儒家思想是中国社会的主要传统思想之一,礼是儒家思想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儒家礼学思想认为礼法于自然,主张敬畏自然,克己节制,重于引导人们保护自然。结合儒家礼文化而革故鼎新,以不同的思想框架和概念体系引导健康的可持续发展景观...
关键词:景观设计 可持续景观 儒家礼学 生态 
从自发到自觉:儒家礼学发展的传播符号转向被引量:1
《传媒观察》2024年第2期92-100,共9页祝东 张殷婷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先秦典籍中的伦理符号学思想研究”(16XWW002)的阶段性成果。
自发运用符号进行交流建构社会性意义活动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然而自发运用符号并不等同于符号自觉,关注符号与意义的关系才能把人类带入符号学的自觉阶段。就中国符号学思想史的演变而言,礼学的发展对其影响巨大。“礼”可以被视为...
关键词:礼制 礼学 符号 传播 意义 
“鬼神之为德”——一个性命论的视角被引量:3
《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22年第4期59-68,7,10,11,共13页吴飞 
本文是从性命论哲学角度理解中国传统宗教与哲学思想中“鬼神”概念的一个尝试。首先,论文梳理了民国以来关于鬼神的六种说法,认为鬼的本义应来自对死亡的理解。在性命论哲学传统中,死亡并非对生命的否定,而是生命的一个阶段,因而对鬼...
关键词:宗教功能 性命论 儒家礼学 哲学传统 民国以来 鬼神 阴阳变易 
“婚姻以时”:儒家婚礼诠释中的婚龄和婚期问题覆议
《中原文化研究》2022年第5期54-63,共10页王国雨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经典诠释与哲学建构互动视域下的东周《诗》学研究”(20BZX057)阶段性成果。
儒家“婚姻以时”观体现着儒学对婚姻家庭和社会人伦秩序有序展开的关怀。“婚姻以时”的观念强调男女嫁娶要“及时”,初婚年龄不能“逾时”,否则即为“失时”。“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并非嫁娶之正年,而是“期尽之法”。汉儒以阴阳...
关键词:婚姻以时 儒家礼学 婚龄婚期 婚姻救济 
儒家礼学核心精神的演进历程与现代转化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021年第6期54-66,共13页李祥俊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2016年度重大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与中国传统价值观的转化创新研究”(16JJD720004)的阶段性成果。
儒家礼学渊源于上古三代尤其是西周的宗法制度、礼乐文化,在历史的演进中形成了思想内涵丰富的义理系统,主要涉及礼的功能、本质、依据等各个层面。儒家礼学肯定礼对社会政治的稳定作用,认为礼的本质是亲亲、尊尊基础上的差异性,而关于...
关键词:儒家 礼学 核心精神 演进历程 现代转化 
旧学新知 读礼津梁——《“三礼”真精神》评介
《孔子研究》2021年第2期159-160,共2页胡新生 
《周礼》《仪礼》和《礼记》(学者习称"三礼")是儒家礼学的基本经典,对儒家礼学体系的构建以及中华礼教的形成产生过重大影响。要深入了解儒家学说和中国文化,研读"三礼"是一条必经的途径。"三礼"内容庞杂,语义艰深,历来号称"难读",研...
关键词:《仪礼》 《周礼》 《礼记》 三礼 儒家礼学 学术眼光 儒家学说 体系的构建 
《缁衣》中儒家礼学的“德”概念被引量:1
《齐鲁学刊》2021年第1期5-12,共8页郭静云 
在出土版本《缁衣》第廿章孔子语录中,孔子所提的“德”,乃是礼制国家长久运行的基础。统治者“公赐”才符合“德”的行为,此乃使受赐者不会自己用所受,而是将其作为敬献分享给子孙、臣属以及祖先。通过这种互相敬献之行为,整合社会结...
关键词:先秦儒家 楚简 《缁衣》  公私 
儒家为何重礼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0年第6期201-201,共1页涂可国 
礼之所以为大,儒家之所以重礼,固然是因为儒家之礼内涵极为丰富,但更重要的是它从总体上使传统中国人的行为有所遵循,确保人合理地待人处世,培植中国人向上向善的责任心和义务感,并保障中国传统社会有序运转。在当前儒学界,对儒家礼学...
关键词:待人处世 义务感 儒家礼学 有序运转 误读误解 中国传统社会 责任心 重礼 
儒家“礼”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1
《新西部(中旬·理论)》2018年第10期155-156,共2页马延凤 
陕西省延安大学附属中小幼基础教育研究课题成果
本文在阐述儒家礼学要义及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积极意义的基础上,探讨了在小学语文识字、阅读、习作教学过程中的应用策略,以期让学生从小树立"礼"的观念,践行儒家礼学精神。
关键词:儒家礼学 小学语文 应用 意义 策略 
虞美人·登沅陵二酉山
《诗词月刊》2018年第2期38-38,共1页杨正发 
巍巍二酉千年耸,峭壁甘泉涌。五车秦卷洞中藏,典故渊源波水韵潇湘。儒家礼学于斯盛,厚德阳光敬。滔滔沅水育英豪,今日登山六老踏云霄。
关键词:沅陵 美人 儒家礼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