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境界

作品数:34被引量:12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傅元峰刘守文喻继军胡志红喻吟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吕梁高等专科学校中国地质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星星》《名作欣赏(上旬)》《绿风》《赤子》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地质大学校科研和教改项目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调研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光明与晦暗——《桃花源记并诗》新解
《文史知识》2024年第9期16-19,共4页郭华春 
陶渊明的生命境界、诗歌境界是中国文化精神的瑰宝,永不过时。本期话题,诚邀两位老师从诗歌与文本角度带大家走进陶渊明的世界。
关键词:中国文化精神 《桃花源记并诗》 生命境界 诗歌境界 陶渊明 新解 光明 
意象与理趣之美
《海内与海外》2023年第7期108-110,共3页施亮 
翻阅李培禹的诗集《失去》,可领略其诗篇所洋溢的清新优美格调,舒展雄厚的艺术风格,与时代紧密相联的益然诗情,以及滋润诗句间的浓厚哲理思辩色彩。晚唐诗评家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论述雄浑的诗歌境界:“具备万物,横绝太空。荒荒油云...
关键词:《二十四诗品》 超以象外 诗评家 审美境界 理趣 司空图 诗歌境界 哲理思辩 
庄子哲学散文境界观对李白诗歌境界的影响
《今古文创》2022年第41期37-41,共5页王尔上 
道家哲学思想与诗歌文学境界的交融使得中国文化散发出独特的魅力。道家境界以老庄哲学思想为代表,诗歌文学尤以李杜诗歌为巅峰。庄子主张齐物归一化,他把老子思想进一步发展到以有常境与无常境为价值取向的一种内在绝对自由精神的追求...
关键词:庄子 李白 四重境界说 文学与人的境界 
一种叠加的诗学:唐诗钟声意象的美育功能与诗境拓展被引量:2
《中国美学研究》2019年第2期86-97,282,共13页刘亚斌 
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跨文化背景下汉语言师范专业传统美育实践设计研究”,编号:jg20180251.
"叠加"在福柯理论中用于分析权力的普泛性宰制,本文将其运用于唐诗钟声意象的分析,并给予某种程度的反观,抛弃其权力模式,从知识学的角度进行审视。"钟声"在空间神圣化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唐代诗歌创作影响深远。在禅宗的直观方式...
关键词:叠加的诗学 唐诗 钟声 美育 诗歌境界 
投资的“澄明之境”
《金融博览》2019年第16期96-96,共1页六月冬眠 
几年前,在寻找金融投资书籍的过程中,看到文学书架上摆着一本书:《澄明之境》.我情不自禁地走过去,里面讲的,是陶渊明的生命境界及其与诗歌境界之间的关系.关于“澄明之境”,很多人做出了不同角度的解读.于我而言,所谓澄明之境,就是“...
关键词:金融投资 澄明 诗歌境界 生命境界 陶渊明 
行走在世界边缘的观察者——浅析李娟诗歌境界的成因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2期90-93,共4页汪泽 
喀什大学2017年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资助项目(KSUGRI201708)
李娟的散文以自然脱俗的气质俘获一众读者,可谓当代散文家中的一股清流。近些年,李娟诗歌的刊发出版为我们深入分析其创作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感性材料。本文从无处安放的肉体心灵、失语压抑的表达困境、静水深流的人生智慧、诗意李娟的真...
关键词:李娟 当代诗歌 诗歌境界的成因 
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星星》2018年第12期139-140,共2页赵目珍 
人与物的关系问题,一直是中国诗歌探究的重要对象之一。古典诗歌传统中有所谓的咏物诗,新诗中虽也有这样的篇什,但数量并不可观。其实,细究咏物类的写作可以发现,专门的咏物诗在表现人与物之复杂的经验关系上并无任何优势,相反,不以咏...
关键词:无我之境 有我之境 古典诗歌传统 咏物诗 人与物 关系问题 中国诗歌 诗歌境界 
在诗歌里寻找命运的踪迹——简谈柳苏的诗歌
《绿风》2018年第4期126-128,共3页宫白云 
文学评论常常会成为匆匆的过客,而评论中阅读过的那些触动心灵的诗句会长久地萦绕,挥之不去。"时间永远是新的,只是我旧了。"这是我近期阅读柳苏的多部诗集一见难忘的诗句。柳苏是拥有诗歌境界与生命力和深度的诗人。他的诗歌,有着平...
关键词:诗歌境界 文学评论 底层社会 诗歌写作 普通人 诗句 阅读 语言 
杜甫的胸襟与诗歌境界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6期49-51,共3页殷满堂 
胸襟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一个重要概念。古人认为,胸襟的有无及大小,直接决定着作品艺术境界的高低。以此为据审视杜甫诗歌,当可发现,杜甫的理想、抱负与其诗歌境界,杜甫的人品、人格修养与其诗歌境界,杜甫的转益多师、兼容并包的...
关键词:杜甫 胸襟 境界 
由情景相生谈诗歌境界的无限性
《小品文选刊(下)》2017年第6期14-14,共1页许瑜婷 
提及诗歌,我们很难不提到“情趣”和“意象”这两个词,朱光潜先生在《诗论》的第三章诗的境界——情趣与意象中谈到“情景相生而且相契合无间,情恰能称景。景也恰能传情,这便是诗的境界。每个诗的境界都必有‘情趣’(feling)和‘...
关键词:诗歌境界 相生 无限性 “情趣” “意象” 《诗论》 朱光潜 “情”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