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在性

作品数:857被引量:1037H指数:1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吴国林殷杰康仕慧肖峰胡万年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山西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思想政治课教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浅析规律的客观性与规律作用的条件性
《思想政治课教学》1999年第Z1期20-24,共2页蒋国和 
关键词:客观性 存在状态 发生作用 客观规律 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客观条件 主观意志 客观实在性 物质运动 条件性 
物质客观实在性“三问”解难
《思想政治课教学》1998年第1期16-16,共1页邝尔安 
物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最基本的概念,“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特性。然而在教学中学生对“客观实在性”是万事万物的唯一特性难以理解。何以化解,“三问”解难。一、客观实在性是万事万物的共同性万事万物的共同性只有客观实在性吗?...
关键词:客观实在性 人的意识 内涵和外延 物质现 马克思主义哲学 社会现象 自然现象 万物 所有物 物质与意识 
政治课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不能忽视右脑开发
《思想政治课教学》1997年第4期14-15,共2页钟华新 
关键词:政治课教学 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 客观实在性 思维训练 右脑开发 象思维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创造性思考 
正确理解物质的客观实在性须把握好“五性”
《思想政治课教学》1997年第1期18-18,共1页缪惠忠 
关键词:客观实在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 正确理解 具体形态 物质概念 人的意识 “五性” 本质属性 表现形式 教学体会 
引导学生“善问”
《思想政治课教学》1996年第2期25-26,共2页周兴华 
关键词:引导学生 善问 物质概念 青龙满族自治县 辩证思维方法 客观实在性 动机和态度 区别与联系 存在方式 教学目的 
狠抓“双基”复习 不断培养学生的能力──高三政治课复习方法点滴谈
《思想政治课教学》1995年第2期20-21,共2页庄淑纯 
关键词:复习方法 高三政治 “双基” 培养学生 人民代表大会制 资产阶级 综合练习 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强化训练 客观实在性 
新信息新知识
《思想政治课教学》1993年第1期30-30,共1页齐力 
物质属性新论物质有什么属性?长期以来,我国哲学界的基本观点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而时间和空间则是物质的存在形式。王孝哲在《江汉论坛》1992年第10期著文认为,这种观点是不够全面和精确的。他提出了...
关键词:广延性 客观实在性 空间表现 江汉论坛 二次分配 层次的 股份制企业 分配问题 间隔性 工资调节税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被引量:2
《思想政治课教学》1987年第8期27-28,共2页甫玉龙 
陈道民同志: 学生在学习《物质是运动的》这一节时,向您提出的问题,实际上涉及到唯物论中两个要害问题:一是如何理解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二是如何理解物质的存在方式。所谓运动的绝对性是指凡物质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任何时...
关键词:道民 要害问题 客观实在性 条件性 位置保持 永恒性 
“铁是物质”这种说法对不对
《思想政治课教学》1987年第3期26-26,共1页何志民 
有的同志问:“‘铁是物质’,这种说法对不对?究竟能不能把铁这种东西看作是哲学上所讲的物质?”我们认为,这两个问题涉及到如何理解哲学上所理解的物质和自然科学上所理解的物质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问题,同时,也还涉及到如何理解一般和...
关键词:辩证关系 判断题 概念外延 汉语语义学 客观实在性 逻辑层次 运动形态 精神现象 别都 
对个别与一般的一点认识
《思想政治课教学》1986年第6期39-40,共2页张真藩 
《辩证唯物主义常识》第五课涉及到特殊性与普遍性、个别与一般、个性与共性这些范畴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问题,本文仅就个别与一般这对哲学范畴谈点自己的看法。个别与一般是反映客观物质世界多样性和统一性的一对范畴。个别是指自然界...
关键词:客观物质世界 辩证关系 客观存在 波义耳定律 思维方法 推理形式 生物运动 客观实在性 辩证统一 因果关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