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种人

作品数:463被引量:160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吴述桥葛飞黄德志张生王绍章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主题=作家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锦鸡”指谁?——对一篇雪峰寓言的解读
《鲁迅研究月刊》2017年第7期79-81,共3页陈漱渝 
1976年1月30日,尚未恢复党籍的革命作家冯雪峰去世,终年73岁。家属在他的遗稿里发现了一篇寓言:《锦鸡和麻雀》。有一只锦鸡到另一只锦鸡那儿做客。当他们分别的时候,两只锦鸡都从自己身上拔下一根最美丽的羽毛赠给对方,以作纪念。这...
关键词:雪峰寓言 革命作家 周扬 恢复党籍 包子衍 人民文学 第三种人 《文学评论》 人生哲理 撒手人寰 
论战中的“革命”与“文学”——杨邨人研究三题被引量:1
《文艺争鸣》2016年第7期48-54,共7页黄景忠 
在现代文学史上,杨邨人是饱受非议的一个作家。他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即或在左翼作家中也是较早入党的;他是太阳社及《太阳》月刊的主要创建人之一,是第一个党领导下的戏剧组织"左翼戏剧家联盟"的首任党团书记,在革命文学运动的组...
关键词:杨邨人 左翼作家 第三种人 文学运动 钱杏邨 左翼戏剧运动 蒋光慈 “左联” 文学创作 创建人 
李辉英与《生生》
《寻根》2014年第4期102-106,共5页林夏 
《生生》,1935年在上海出版的文艺月刊。李辉英编辑。李辉英(1911-1991),原名李连萃,笔名有梁晋、叶知秋、东篱、南峰、西村等。吉林吉林(今永吉)县人。1927年,考入上海立达学园,毕业后入中国公学。1931年日本侵略者的炮火炸毁了他...
关键词:李辉英 文艺月刊 “左联” 左翼作家 中国公学 万宝山 日本侵略者 最后一课 脸谱臆测 第三种人 
“同路人”问题在中国——以三十年代“现代派”作家为中心的考察被引量:3
《文艺理论研究》2011年第5期61-66,共6页王宇平 
"同路人"是苏联二十年代文学中的突出现象,在中国,鲁迅和冯雪峰是重要的理论引介者和批评实践者。尽管中苏两国在所处的革命阶段上存在差异,但"同路人"理论传播和投射到中国,又恰恰在很大程度上契合了革命进程中"向前"和"反顾"的小资产...
关键词:同路人 冯雪峰 鲁迅 “现代派” 第三种人 
鲁迅的转变与“小品文的危机”被引量:1
《鲁迅研究月刊》2009年第4期31-34,共4页蔡江珍 
关键词:小品文 鲁迅 无产阶级文学 “论语派” 现代散文理论 左翼作家联盟 “第三种人” “自由人” 
左翼对自由人与第三种人的误读被引量:5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7年第4期181-194,共14页黄德志 
在20世纪30年代特殊的政治文化语境中,左翼作家对“自由人”、“第三种人”的批判,存在着本文误读与过度诠释倾向。他们“误读”了“自由人”和“第三种人”的“作者意图”,把本是“同路人”的“自由人”、“第三种人”错误地当作敌人...
关键词:“第三种人” “自由人” “误读” 左翼作家 文化语境 30年代 过度诠释 作者意图 
让议论带点哲理味
《好家长》2002年第7期32-34,共3页曹勇军 
有的同学写议论文意气风发,神采飞扬,笔下有股浓郁的哲理味,让人读后不仅受启发更受感染;而有的同学不仅认识肤浅,而且语言干巴表达枯涩,虽然也有分析论证,但写来写去就是缺少一种哲理味,不能打动人。怎样增加议论中的哲理味呢?有没有...
关键词:字格 词语构成 台湾作家 议论文写作 知人 五恶 第三种人 理性色彩 夫妻关系 使人 
鲁迅同“第三种人”的笔战今论被引量:1
《学习论坛》1998年第7期42-43,共2页赵冰波 
以苏汶、戴望舒为首的"第三种人"的理论一直被视为与无产阶级文艺相对抗的理论,对鲁迅同他们的笔战,后人长时期过多地强调鲁迅战斗性的一面,笔者认为"第三种人"虽然对左翼作家及文艺大众化问题认识有误,但以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实践性...
关键词: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文艺大众化 鲁迅 实践性 马克思主义者 艺术 左翼作家 戴望舒 文学阶级性 
大家闺秀与摩登女郎——文学史上的京派与海派
《百科知识》1998年第12期45-46,共2页许道明 
文学史上的京派和海派差不多同时生成于本世纪20年代中后期,反映了它们的代表作家背靠历史面向世界的姿态,颇富整合意味,旨在推动中国文学现代化:反思和深化五四新文学,也为着对应已经破土并长足发展的革命文学。神往文学中“人的主题”...
关键词:京派与海派 大家闺秀 文学史 海派作家 京派作家 现代主义 中国文学现代化 “第三种人” 现代中国政治 五四新文学 
论中国30年代现代派小说的边缘性
《贵州社会科学》1998年第2期76-80,共5页方长安 
“边缘人”是30年代现实的社会关系和文学发展情势,派定给现代派小说家施蛰存、刘呐鸥、穆时英、叶灵风等的一种社会角色,同时也是他们在与社会遭遇中的一种自我抉择与人生取向.这种角色定位导致了他们文学话语的边缘性,并最终决定了其...
关键词:现代派小说 施蛰存 中国30年代 边缘性 边缘人 文学话语 穆时英 “第三种人” 大众化 左翼作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